3月12日,以《 曾有“電子警察”年掙2500萬,不斷增設的“電子警察”,誰在獲利? 》為題,報道了“電子警察”如何設置、運行、管理的現狀,引發網友熱議。截至3月14日19時,瀏覽量超50萬次,有近5萬人留言、點贊。
“設‘電子警察’只是為了罰款?”,“建議清理不合理的電子抓拍”,“除了一味增設‘電子警察’,相應的配套設施跟上才是重點”,成了大多數網友討論的焦點。
這一“熱點話題”,還引起了公安部交管局、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高度關注。
【“電子警察”如何規劃、招標、設立、管理?河南交管部門將解答公眾疑問】
“電子警察”事關民生,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我省交管部門也對報道高度關注。
3月15日,我省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就“電子警察”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并就河南目前的實際情況總結成了書面材料,上報給公安部交管局。
據了解,針對公眾關注的“是否存在濫設濫用‘電子警察’”、“清理不合理電子抓拍”、“如何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等問題,交管部門正在研究梳理,近日將對外統一發布。
鄭州道路違章監控很多。
網友聲音:
【設立“電子警察”是為了讓通行更順暢,還是為了罰款?】
對于一些“電子警察”設置不合理的地方,網友們紛紛吐槽。
王先生說,此前開車前往焦作孟州辦事,行至孟州市區時,導航提示他行車時速不得超過35公里,“很寬的道路,就讓跑35碼,不然就拍你。”王先生認為,這樣抓拍違章的方式,顯然不是為了讓車主通行順暢,明顯是“重在罰款”。
“這樣的管理方式,會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好處嗎?”王先生質疑。
@申留洋:明明可以停車的地方,停車線全抹掉裝上違停抓拍探頭,這操作真是為民著想!
@Zachary朝歌:以前很多快速公路上,毫無征兆忽然若隱若現的出現一個攝像頭和限速牌,需要你瞬間從80減到30、40,可以說是10過9拍,還有一個估計是停在路邊辦事兒了躲過了
@DW:鄭州的電子警察,有的報廢了也不拆除,造成很大的電子污染。還有很多不合理路段的管理,一個路口七八套設備拍攝,成了一個個鳥巢的景象,颯是好看!
@誠信一聲:過多的電子抓拍,嚴重影響駕車人注意力,以罰款為目的,必須要管理,這個是經濟利益,和維護交通無關。
@杜恩龍出版藝術研究:一部分縣市的攝像頭是由民營墊資安裝的,從罰款中一步步來還。這情況下,當然是罰款越多越好,盡早還清民營墊資,坑害的是駕車者是車主。電子警察哪怕一公里一個,只要你規規矩矩的開車,不超速、不加塞、不亂變道、不闖紅燈、不壓實線,誰能罰你的錢?
【政府部門是否合理設置了交通設施虛實線、停車位等配套設施?】
先把錢花在規范標識和保障合理的交通設施建設為主,違法攝錄是其次,看看很多的交通標識不合理不規范不人性化,這是政府應該多下功夫管理的地方,懲罰是次要的。
在一些網友看來,與其一味地重“罰”,政府部門更應該把關注點落在規劃建立合理明顯的標識標線、停車位等配套設施。
@熊貓:我個人了解的情況,罰款上交了財政,至于返還,市級不知道,知道的縣級根本沒有返還。都讓財政吃了。工程款都是欠著幾年不給。以至于招標都沒有什么本地公司應標,只能騙騙外地公司來應標投資。所以經常出現不夠三家企業來競標而流標。總的來說,項目越大,企業虧得越多,因為三五年不給工程款的常態。
@紫水晶:有些罰款確實不合理,我都有這樣的經歷,被拍到壓實線罰款,但是,當時我的行車道上有一輛工程車正在施工,我不壓實線就不能通過了,由于他們的攝像頭只安裝了單向,根本不知道反向是否有故障車,所以直接就開罰單罰款確實不合理。下次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打110并錄音,看他們怎么說。
@一二三:哪些地方違章多,交管部門應該想辦法解決,比如:道路設計不合理,標線不清晰等采用物理隔離就能減少違章的,就沒必要攝像頭了吧!等等方法有很多,還有就是判斷壓線違章也該有個分析,那種可以不算哪種要處罰。不是有個段子:你壓線了,我壓斷了嗎?
@量化寬客:電子警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有沒有合理的設置交通設施虛實線,合理的停車位,之前有個高速服務區提前一公里沒有警示就全是實線不讓進了,這才是問題。
@甲米山人:先把錢花在規范標識和保障合理的交通設施建設為主,違法攝錄是其次,看看很多的交通標識不合理不規范不人性化,這是政府應該多下功夫管理的地方,懲罰是次要的,沒有合理的好的設計的交通設施,懲罰就是個坑。
@天有點熱:路面的導線施畫必須清晰可見,否則都有惡意罰款的嫌疑!畢竟大部分的司機不是出租車司機,能對所在城市大部分的道路做到心中有數,所以在加強攝錄執法的同時,請交管部門也要對路面導線重新施畫,做到有理有據的處罰。記者 高鵬 鄧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