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安陽市公布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安陽市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9%,高于全國(2.5%)0.4%,高于全省(2.8%)1%。
一、CPI運行特征
1-12月,安陽市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9%,高于全國(2.5%)0.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8%)1個百分點。1-12月份CPI累計分別為:6.1%、6.2%、5.7%、5.1%、4.5%、4.2%、4.0%、3.8%、3.7%、3.4%、3.1%、2.9%,呈逐步下降態勢。
(一)CPI同比逐級下降
全年CPI同比由高到低降位運行,與全國、全省趨勢基本一致,1-12月CPI同比漲幅分別為6.1%、6.3%、4.8%、3.4%、2.0%、2.5%、2.7%、3.0%、2.1%、1.3%、0.0%、0.8%。1月份,因春節節日及翹尾因素影響,食品類價格漲幅較大,帶動CPI漲幅擴大;2月受翹尾因素及疫情影響,CPI漲幅達全年最高6.3%;3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逐步復工復產,食品類價格下降拉動同比指數開始大幅下降。4月份開始,社會生活趨于正常,CPI同比歸于正常,5月CPI同比觸底反彈,隨后緩慢回升,至8月份,市場清淡,CPI同比又開始呈下降態勢,及至年底又觸底反彈。
(二)CPI環比總體呈波浪型態,年末有所回升
1-12月各月CPI環比分別為:1.4%、0.9%、-1.2%、-1.1%、-1.4%、0.3%、0.6%、0.9%、0.2%、-0.1%、-0.7%、1.1%。一季度CPI環比呈下降態勢,1月受春節節日因素影響CPI環比漲幅擴大;2月疫情防控態勢緊張,人工、物流、倉儲等各運輸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得成本增加,鮮菜、豬肉價格不降反漲,持續高位運行;3月,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的不斷顯現,物資的流通、復工復產的進行,供給逐步增加,鮮菜價格明顯下降,豬肉價格小幅下降,拉動CPI環比下降。4月后,疫情得到控制,社會生活歸于正常,各類生活品等價格變化不大, 6月份,因5月份鮮菜價格降幅稍大,加之北京疫情突增,鮮菜調撥,一度使得鮮菜價格維持較高位。7月份,北京疫情得到控制,鮮菜價格開始回落,CPI環比上升趨緩,9月開始又呈下降態勢,12月份天氣漸冷,鮮菜等價格回升,帶動CPI環比上升。
(三)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五升一平二降”
1-12月,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累計呈“五升一平二降”態勢。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累計上漲7.3%,其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累計上漲6.1%,醫療保健類價格累計上漲4.6%,教育文化娛樂類價格累計上漲3.1%,居住類價格累計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累計持平,衣著類價格累計下降0.8%,交通通信類價格累計下降2.8%。
二、CPI上漲結構分析
(一)食品類價格上漲在CPI漲勢結構中仍占主導地位。
2020年,食品煙酒類價格累計上漲7.3%,影響CPI上漲2.32個百分點,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
1、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呈下降態勢
2020年,畜肉類累計上漲38.6%,其中豬肉累計上漲46.9%,拉動CPI上漲1.90個百分點。1-12月豬肉同比漲幅分別為:127.8%、145.6%、109.4%、81.2%、65.2%、65.3%、66.4%、48.0%、26.2%、1.6%、-9.3%、-0.1%;環比漲幅分別為:6.9%、6.2%、-5.6%、-6.2%、-8.8%、5.1%、7.6%、4.5%、-1.2%、-6.0%、-6.3%、5.8%。豬肉同比一季度沖高后回落,2月份達到最高,隨后一路呈下降態勢,6月份有所上翹,7月份之后開始又一輪下降。
一季度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供應端來看,一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生豬養殖遭受了非洲豬瘟疫情的打擊,再加之污染防治力度加強,生豬的養殖、屠宰產能迅速下降;二是受到“豬周期”和非洲豬瘟影響,養殖戶積極性受損,補欄謹慎,生豬產業要恢復到非洲豬瘟之前的產能尚需時日;三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工、物流、倉儲成本增加并均有一定程度的緩滯。消費端來看:一是春節本就是豬肉消費旺季,居民的需求量較往日有所增長;二是豬肉本就在居民“餐桌”上占據比重較大,其他替代性消費肉類尚無法取代豬肉在居民消費肉類中的主導地位。
3月份開始,春節影響消退,豬肉價格開始有所下降,非洲豬瘟漸遠,養殖戶補欄效益開始顯現,隨著新冠疫情被控制,交通物流的復工復產,成本有所降低,豬肉價格開始下降。年中之后,隨著社會生活逐步正常,豬肉價格繼續下降,年末節日來臨,豬肉價格有所上翹。為穩定節日市場,政府必有相關舉措,如儲備肉投放等,預計節日期間豬肉價格不會有大幅上漲。
2、鮮菜價格總體呈下降態勢
2020年,鮮菜價格累計上漲13.6%,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43.9%、31.3%、7.2%、-7.9%、-11.6%、16.2%、9.3%、22.3%、25.9%、24.1%、3.8%、1.5%;各月環比漲跌幅分別為31.5%、16.8%、-20.7%、-22.4%、-22.9%、19.8%、5.7%、17.6%、-6.2%、-5.0%、-12.8%、20.2%。鮮菜價格總體呈波浪下降態勢。
1月因春節節日因素影響,蔬菜需求量增加,2月鮮菜價格本應在春節后有所回落,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集貿市場暫時關停,各市縣間實施交通管制,物流、人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鮮菜運輸受阻,成本增高,供應量下降,居民為減少出門次數,選擇批量囤積蔬菜,雙重因素疊加下鮮菜價格高位運行;3月隨著安陽市物資流通、復工復產的進行,物流運輸成本下降,春季時令菜上市量增加,鮮菜價格環比降幅擴大,二季度開始,天氣轉暖,菜品菜量增加,鮮菜價格下降,因5月份鮮菜價格下降過多,加之6月份北京疫情突增,鮮菜調撥,致6月份鮮菜價格有所回升。三季度,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生活趨于正常,鮮菜價格平穩,年底天氣涼寒,鮮菜價格上漲,指數開始上升。
因多年不遇之寒冷天氣,預計2021年一季度鮮菜價格將有較大幅度上漲。
3、蛋類價格高開低走
2020年,蛋類價格累計下降11.4%,各月同比漲跌幅分別為1.5%、6.8%、8.1%、-2.8%、-18.0%、-16.8%、-17.6%、-19.1%、-21.2%、-20.0%、 -19.1%、-7.5%;,各月環比漲跌幅分別為-3.0%、-11.3%、-0.5%、-1.3%、-7.5%、-5.1%、10.7%、6.0%、3.8%、-3.4%、-0.6%、7.7%。全年蛋類同比呈下降態勢。
疫情期間,蛋類價格下降主要受交通管制影響,外運受到影響,本地市場蛋類供應充足,又因疫情期間停工停產,學校、工廠的蛋類的高消費群體需求量有所下降,二季度,疫情得控,天氣轉暖,產蛋量增加,復工復產,外運回升,價格呈下降態勢,下半年,社會生活趨于正常,蛋類價格平穩,年底,天氣寒冷,蛋類價格開始回升。
(二)其他大類商品中個別小類變化加大,總體平穩
2020年,其他用品和服務累計上漲6.1%,其中首飾手表類累計上漲17.4%;醫療保健累計上漲4.6%,其中中藥材累計上漲14.6%,呼吸系統用藥累計上漲22.5%;教育文化和娛樂累計上漲3.1%;居住類累計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累計持平;交通和通信累計下降2.8%,其中汽油累計下降14.7%,柴油累計下降15.9%,飛機票累計下降21.9%;衣著類累計下降0.8%。
三、政府多措并舉對穩定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安陽市政府積極采取措施穩定市場,多次向市場投放政府儲備肉,調配米面油鮮菜果品等生活物資,對借疫情哄抬物價的個別商家及時進行了處理,實施多項保供穩價措施,啟動物價上漲聯動機制,為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貼,各類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市民生活基本未受影響。疫情得到控制后,積極組織引導企事業單位有序復工復產,學校復課,商店逐步開業,有效恢復了經濟生產,市場逐步穩定并回歸正常,保證了社會的穩定。
四、后期走勢預測
2020年年底,國內新冠疫情雖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卻呈擴大趨勢,國內新冠疫情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仍磨擦不斷,美同不顧自身疫情嚴重,繼續抹黑打壓中國,臺海局勢有一觸即發之勢,世界局勢仍處于多事之秋,不確定性增加。為應對紛繁復雜情況,中國政府沉著冷靜,應對得當,措施及時,保障有力。隨著各項政策的實施,社會、經濟的穩定性增加,特別是“十四五規劃”的出臺,為我們描繪了未來數年的美好畫卷,國內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勢頭,安陽市經濟也將平穩發展,CPI運行將回歸正常運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