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昨日下午的“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持續培育建設,鄭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長極地位進一步彰顯。都市圈下一步發展將圍繞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產業協同錯位發展、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等重點內容,加速推進。作為都市圈的龍頭,鄭州將通過實施“五個著力”,更加突出龍頭帶動作用,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則表示,要發揮好自身優勢,加速融入都市圈發展。
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成效顯著
省發改委主任何雄介紹,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堅持“共繪一張圖”,提升整體實力能級;“共下一盤棋”,創新體制機制;“共織一張網”,推進交通互聯互通;“共算一本賬”,促進生態共保共育;“共鉚一股勁”,聚力推進項目建設。今年以來,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經過持續培育建設,2019年鄭州都市圈GDP總量達1.8萬億,常住人口1920萬,以占全省9.6%的國土面積,承載了19.92%的人口,創造了33.16%的經濟總量,鄭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長極地位更加彰顯。
構建外暢內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機場至鄭州南站城際鐵路、鄭開城際延長線、鄭州至許昌市域鐵路建設,進一步加密了鄭開、鄭焦、鄭機城際開行車次,建成了開港大道、許港大道等一批城際快速通道。制定《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發揮綜合交通體系在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中“先行官”作用,突出鄭州核心帶動,強化鄭州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提升鄭州都市圈輻射帶動能力。
持續改善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啟動了鄭州花園口、開封黃河大堤等4個黃河生態廊道示范段建設和西霞院水利樞紐及輸水灌區、小浪底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等水資源調配工程,印發《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加快構建與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支撐保障體系,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將鄭州都市圈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制定印發《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按照可開工、能見效、強支撐的原則,謀劃實施包括黃河鯤鵬服務器及PC機許昌生產基地、焦作蠻蠻云大數據產業園、新鄉河南省檢驗檢測產業園等在內的2020年鄭州都市圈建設“十大重點工程”,力爭全年完成投資980億元以上。
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下一步這樣干
會上透露,下一步,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健全都市圈“1+N+X”規劃政策體系。“1”即統領都市圈建設的發展規劃。推動《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落地實施,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圈大數據及可視化規劃管理系統前期工作,促進都市圈各類規劃信息互聯互通和歸集共享,實現“多規合一”。“N”即都市圈專項規劃和城際一體化規劃。加快制定實施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水資源等領域專項規劃。“X”即重點產業帶和重點區域規劃。選擇鄭開雙創走廊、鄭新、許港等有一定基礎的產業發展走廊,率先出臺產業帶規劃,探索推進相關毗鄰區聯合編制區域發展規劃,協同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推動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重點實施鄭州機場至鄭州南站城際鐵路、鄭開城際延長線建設、鄭州機場至許昌市域鐵路等軌道交通項目,加快濮衛高速、許信高速、沿太行高速、蘭原高速建設,推進鄭開科學大道、沿黃快速路等城際快速通道。
推進都市圈產業協同錯位發展。以重點產業走廊為主體,圍繞下一代信息網絡、汽車整車制造及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大數據、5G等重點產業,共同培育“十大主導產業集群”。實施鄭開雙創走廊、開港、許港等重點產業帶工程,加快打通鄭開科學大道、開港大道等產業帶主軸線,抓好龍子湖智慧島智慧化工程、白沙科學谷綜合開發等沿線產業功能區建設。
強化都市圈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實施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礦山生態修復“3+1”綜合治理工程,做好“統、建、治”三篇文章。高標準建設鄭州花園口、開封新區、開封黃河大堤、新鄉平原等黃河生態廊道示范段;加快新鄭具茨山、侯寨、登封大熊山等生態功能區和賈魯河等生態廊道建設。
促進都市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推動都市圈內高校圖書借閱、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等方面資源共享;探索建立區域信用一體化示范區,積極開展“信用+”產品跨區域推廣應用。
推進鄭州與開封同城化發展。啟動編制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探索設立鄭開同城化發展先行示范區,創新規劃、土地、要素、財稅、公共服務等領域同城化發展制度,為鄭開同城化發展探索路徑、提供示范。
鄭州 實施“五個著力”發揮好龍頭作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引領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會上透露,下一步,鄭州將加強與周邊城市聯動發展,打造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努力把鄭州都市圈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圈。
著力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實施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制造業,主動承接產業轉移,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著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優勢。實施好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把鄭州建設成為以自貿試驗區為引領、以航空港實驗區為載體、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以開放體系為保障,全面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內陸開放高地。
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發展新優勢。把生態最好、價值最高、公共服務最優的地方讓位給科技創新,全力建設好中原科技城,構建“研發在鄭州、孵化在周邊、轉化在全省”的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格局,著力打造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創新基地和人才特區。
著力打造城鎮化發展新優勢。實施好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按照“東強、西美、南動、北靜、中優、外聯”的城市發展布局,以32個核心板塊建設為帶動,高標準完成“一環十橫十縱”道路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城鄉結合部整治和城市精細化管理,讓轉移人口進得來、落得下、穩得住、能樂業。
著力打造文化引領發展新優勢。立足鄭州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與文化挖掘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進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博物館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推動“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和中心城區“商代王城遺址”“二七商圈”“二砂工業遺存”等文化板塊建設,通過規劃建設鄭汴洛軌道快線聯動講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文化故事,確立鄭州“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地位。
開封新鄉焦作許昌 積極融入都市圈發展
作為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個城市,在發布會逐一對外展示了下一步加速融入都市圈發展的宏偉藍圖。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一直是開封的金名片。近年來,開封以納入鄭州大都市區的鄭汴港核心引擎區為契機,不斷強化文化休閑與國際交往功能,大都市區的特色服務中心正在逐步形成。開封提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開封搶抓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機遇,未來要打造黃河岸邊的世界歷史文化名都,建設鄭州都市圈的文化中心。
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板塊,新鄉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新鄉以自創區建設為抓手,依托先進制造業專業園區,推進創新鏈、政策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金融鏈“六鏈融合”,加快創新驅動發展。下一步將持續強化制度創新,努力將自創區新鄉片區打造成為創客之鄉、創業之都、創新之城,為鄭州都市圈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焦作擁有獨特的太極文化和秀麗的山水。依托太極、山水兩大世界級文旅品牌,焦作推動“云臺山、嵩山”聯動,“太極拳、少林拳”聯手,著力建設“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帶。目前,“兩山兩拳”已上升為省級重大布局,焦作與鄭州兩市簽署了合作協議,建立了對接機制,“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游融合規劃正在編制,生態、交通、文旅等合作取得重大成果。
產業協同發展是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之所在。許昌毗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具有和鄭州產業互補發展的天然優勢,且自身制造業發展基礎堅實。發布會上,許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鄭許一體化發展作為龍頭工程,積極融入鄭州都市圈建設;特別是立足制造業基礎優勢,致力打造都市圈先進制造業中心、區域物流中心、臨空產業基地。
(鄭報全媒體記者 侯愛敏/文 丁友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