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漯河市金融業積極開展工作,金融業務從少到多、從單一到多元,呈現出百花齊放、枝繁葉茂的發展態勢。金融組織機構體系日趨完善、金融生態持續改善、金融管理穩健有效、金融服務方便快捷,發展成果正在惠及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
金融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漯河市堅持構建“大金融”格局的理念,積極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同時推動成立本地金融機構。漯河發展村鎮銀行、臨潁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舞陽玉川村鎮銀行、雙匯財務公司相繼成立,金融服務更趨多元化。截至目前,漯河市共擁有銀行業金融17家、證券機構3家、保險機構40家、財務公司1家、小額貸款公司8家、融資擔保公司14家、金融服務網點329個,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服務組織的增加不僅為群眾帶來了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良性的競爭也促使各金融機構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漯河市金融機構持續完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網絡,不斷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漯河市已建立普惠金融服務站1081個、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970個,基本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
金融支撐作用持續發揮
至2021年末,漯河市金融業對GDP的貢獻度為7.3%,較2012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漯河市金融從業人員達1.8萬余人,為2012年底的3倍多。十年來,漯河市金融機構圍繞漯河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大金融供給側改革力度,引導金融資源持續流向實體經濟。截至2022年9月底,漯河市存款是2012年9月底的3.1倍,十年間年均增長11.9%;漯河市貸款是2012年9月底的3.8倍,十年間年均增長14.2%。同時,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截至目前,漯河市主板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2家,中原股權交易中心累計掛牌企業320家,省定上市后備企業13家。
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豐富
2012年以來,為滿足人民群眾對金融產品和服務越來越高的需求,漯河市金融部門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目前,針對各類群體的存貸款、證券、保險、基金等投資產品豐富多樣。互聯網以及智能終端的發展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現轉賬、匯款、購買理財產品等金融服務;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也讓大家的生活變得便利、高效。漯河市證券累計開戶數超22萬戶,資金規模超70億元;全轄“云閃付”注冊用戶52.28萬人,同比增長19.4%。
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012年以來,漯河市金融業深化“放管服”改革步伐明顯加快,金融風險穩步化解,金融生態持續向好。城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改革取得良好進展,臨潁農商行成功掛牌。金融監管及風險處置協調機制形成,各部門密切配合,聯合成功處置數起風險隱患。信用環境不斷優化,漯河市成功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首家“誠信文化教育基地”揭牌。科技賦能效果顯著,“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成功解決國庫、外匯、支付等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來源:漯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