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9.43億元,同比增長4.7%,經濟增速居全省第3位!
在7月21日南陽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公布的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成績單”中,一組組數據透射出南陽市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份“成績單”一筆一畫重重地落在了全市黨員干部的初心里,落在了各項攀升的數據曲線里,落在了老百姓幸福的笑臉里。
今年以來,南陽市堅持統籌兼顧、雙向發力,在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突出“穩中求進、高效突破”,全力穩住經濟運行,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基本民生,穩住社會大局,自加壓力、爭先進位,確保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為“決戰三季度、爭第一提效率”、實現“全年紅”打下堅實基礎。
“穩”—
提質增效穩步前行
千帆競,滿目新。
上半年,全市農業總產值522.66億元,增速居全省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8.71億元,同比增長3.0%,高于全省2.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
產業發展保持平穩,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生產企穩回升,產業鏈供應鏈不斷修復,服務業頂住壓力逐步趨穩,全市經濟運行持續穩中向好、穩中有進。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
站位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副中心城市,南陽市錨定省委“十大戰略”目標,緊盯市委“十大行動”任務,深入推進“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黨員干部的思維重塑、觀念重建,帶動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發展大跨越。
搶機遇,分秒必爭!
早在去年12月21日,南陽市委書記朱是西主持召開市四大班子聯席會議,提早研究謀劃2022年經濟工作。今年1月21日,市委七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提出了2022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
全市經濟工作圍繞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全面展開,拉高工作標桿,跑出加速度,跨出高質量。
持續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推動南陽“盆地”早日變“高地”;圍繞企業抓產出、項目抓投資、產業抓鏈群、開放抓招商、環境抓優化、科技抓創新、居民抓增收、城市抓提質、鄉村抓振興,細化任務、狠抓落實,加快中心城區“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錨定既定目標,南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穩健而有力。
以觀念能力作風大提升加速南陽跨越崛起。南陽市通過深入開展“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先后出臺了《關于在全市開展“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方案》《南陽市推行說“不”事項提級管理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嚴明紀律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的若干規定》《在全市“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中開展“躺平式干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鮮明叫響了“政治力強、觀念先進、行動迅速、善作善成、勇爭第一、廉政為民”這二十四字準則,努力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市四大班子領導分包縣市區、市直單位,參加活動專題班子擴大會,督導推動活動走深走實。廣大黨員干部的觀念能力作風得到大更新大提升大轉變,拼搏進取的斗志更加昂揚、爭先創優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干事創業的勁頭持續增強,有力推動了全市各項工作突破發展。
“進”—
跨越發展勢頭強勁
立足于穩、著眼于進,以“穩”促高質量的“進”、以“進”維護高水平的“穩”。南陽市在鞏固經濟良好運行態勢的同時,聚焦工業轉型、農業發展、對外開放等工作,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6月28日,總投資20億元的仲景食品產業園項目開工,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29日,全省水利工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漢山水庫工程開工動員會在方城縣舉行;30日,市級重點民生項目——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和醫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建設項目開工……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在南陽落地生根,為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提質增效增添了強勁動能。
今年,南陽市計劃實施省重點項目174個,總投資395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93億元;計劃實施市重點項目720個,總投資446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45億元。上半年累計完成省重點項目投資954.2億元,占全年的73.8%;計劃新開工項目71個,開工率100%。累計完成市重點項目投資1097億元,占全年的71%;計劃新開工項目363個,已開工343個,開工率94.5%。
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全市工業生產需求穩定恢復、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企業利潤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為促進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南陽市上下聯動發力、橫向合力攻堅:相繼出臺《關于建立“鏈長制”推進產業鏈做大做強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全力做好政策落實、要素保障工作;持續深化“三個一批”活動,全面做好資金、土地、審批等服務保障,強化重大項目支撐;全面推進政務服務集成改革,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做實紓困幫扶,當好“金牌店小二”,持續加強市場主體培育;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大力發展非接觸式消費,培育直播電商、社交電商、“互聯網+服務”等消費,加快促進消費市場升溫。
發展靠投資,投資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推動產業發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源。
6月初,肩負加快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建設和穩經濟促增長的如山重任,南陽市黨政考察團赴粵對標先進、考察學習,對接企業、暢聊座談,簽約項目、招大引強,取得了累累碩果。
五天輾轉三地,南陽市黨政考察團主動上門與華為、美的、華潤、正威、中國電子等世界500強企業“攀親結緣”,這是南陽市搶抓政策機遇、承接產業轉移,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生動寫照。
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全市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實行二分之一工作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得力措施,借勢造勢、借力發力、借船出海,實現了招商引資工作的全面突破。
“走出去”——南陽市在深圳、上海、杭州設立三個聯絡處,負責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江浙一帶的招商引資工作;“請進來”——精心組織開展各類推介活動,邀請各地知名企業走進南陽,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夯實招商工作基礎。
在6月30日舉行的6月份項目簽約和建設推進日活動上,南陽市共簽約項目157個,總投資1448億元,新簽約項目將持續為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建設強支撐、添動能。
厚植沃土方能育樹成林。項目大發展、企業良性運轉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南陽市牢固樹立“企業至上、企業家至上”理念,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項目建設的“先手棋”、招商引資的“強磁場”、釋放活力的“穩定器”,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出臺《南陽市2022年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方案》,開通“南陽市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通過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業家學院、設立“企業家節”、開展“企業服務日”活動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全力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培育服務企業“南陽品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高效率跨越式發展。
在全市工業產業轉型跨越發展的同時,現代農業也跑出了“加速度”。
大田高產,麥浪千層,農機馳騁,顆粒歸倉……在各方努力下,今年夏糧生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注入了信心。
今年南陽市夏糧喜獲“十九連豐”。全市小麥種植面積1093.8萬畝,單產513.7公斤/畝,比上年增加69.5公斤/畝,增幅15.6%;總產561.9萬噸,比上年增加76萬噸,增幅15.6%。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在當前經濟發展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形勢下,打贏夏糧豐收這一仗,牢牢穩住了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
“新”—
新經濟迸發新活力
“支持南陽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這是7月22日省政府新聞辦“2022年上半年河南省經濟運行情況”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對南陽經濟發展提出的新目標。
從南陽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來看,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8.8%,租賃和商務服務、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等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5.7%。新興動能加快成長,從投資來看,高新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投資高速增長;從消費來看,升級類消費較快增長,智能手機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這些都為全市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為南陽加快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提振消費市場,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南陽市實施“一攬子”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的重要舉措,從文旅消費、城區消費、農村消費、大宗商品消費、新型消費等方面入手,出臺《南陽市進一步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發放各類消費券3700萬元,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持久拉動力,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有效激發居民消費潛力。
在市城區,市體育中心跳蚤市場、新華城市廣場“新華星光夜市和跳蚤市場”等夜市、跳蚤市場快速升溫;南陽府衙小吃街、360夜市廣場等網紅打卡地,不斷拓展夜間游玩、娛樂、購物等內容,在拉長文旅產業鏈條的同時,讓“夜經濟”獨具特色。
新基建催生新業態、拉動新經濟,這也成為南陽市上半年經濟運行的新亮點。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如何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同時加快經濟發展,新基建發揮了重要作用。“健康碼”等數字化工具橫空出世,極大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餓了可以打開外賣APP;不想出門逛街,可以網上購物;直播帶貨漸成潮流,生鮮電商需求旺盛;“云辦公”、網上問診、社區智能居家養老等新模式,極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在公共交通、寫字樓和工廠啟用熱成像等設備,讓體溫監測和信息處理融合,提高了通行效率。零售商家快速搭建智慧門店等線上系統,幫助企業銷售實現線上增長。
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但在推進疫情防控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改變了現有的商業業態,帶動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電商、遠程醫療等新業態不斷發展。新基建不但激活了企業的數字化改革需求,也為各行業的數字化創新帶來新機遇。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基礎設施狀況反映城市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
新淯陽橋試通車,有效改善城區道路交通環境、緊密白河兩岸聯系的同時,也延續了南陽人的美好記憶,為南陽再添新地標。
獨山大道特色商業街車行道通車;關帝廟路、濱河路、南都路、原西環路完工通車;高速獨山站出入市口改造基本完工;張衡西路高架橋前期工作已完成;光武路、仲景路高架橋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
…… ……
城市新亮點,一個接一個,催人奮進;擘畫新藍圖,一次次研討,一次次修改,傾注著專家學者的智慧,也融入南陽人渴盼跨越發展、躋身先進行列的雄心壯志。
為破解首位度低、輻射帶動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南陽市明確提出,加快實施城市更新提質行動,強力推進“四改一治”,三年分類改造164個城中村,高位謀劃攜河發展,打造白河一河兩岸生態經濟帶,深入開展“清潔城市、美化家園”1050專項攻堅行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顯著提升,吸引力、承載力不斷增強。
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市工作的中心和大局。
在承接產業轉移上強動力,在振興實體經濟上聚實力,在加快城市更新提質上添魅力,在推動創新開放上增活力……蓄力、發力的“南陽節奏”,與新時代的發展脈搏一起律動,激蕩著邁向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前進力量。
南陽吹響了再奮發、再前進的沖鋒號。
來源:南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