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重慶調研時強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進入關鍵期,要加快工作進程,優化指導服務,強化聯動機制,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資料圖)
對高校畢業生而言,6月份是大范圍的畢業節點,在畢業之前要確定明確的工作意向、簽署工作協議作為畢業之后就業的保障,4、5月份正是就業的關鍵時刻。當下,各行各業進入快速復蘇發展階段,正是招人用人的關鍵時刻。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產業布局隨著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推進發生巨大變化,產業結構在快速的轉型升級之中,急需大量的高素質多層次創新型的人才,正處于需要人力資源支撐的關鍵時刻。三個關鍵時刻的疊加是難得的機遇,也對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抓好關鍵期的工作,要加快推進工作進程。通過多部門聯動,綜合配置運用各種可能的資源,建立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及時定期召開就業促進協調會議,舉辦就業創業活動,積極為畢業生搭建招聘求職平臺,著力解決就業創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幫助大學生更好抓住就業機會,順利就業。
抓好關鍵期的工作,亟須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大學生求學十余年,就業是非常重要而基本的指向。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是使自己所學的知識、掌握的能力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契合起來的關鍵。個人既在就業中實現夢想、實現自我,同時也貢獻于社會、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綜合性強的工作,既關系著高等教育專業的設置、課程內容以及教育模式的變革,又關涉社會的穩定、發展的創新以及可持續性的推進。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需要高校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
在就業觀念上,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就業觀念,鼓勵大學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建功立業的地方去,到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業能力、實現職業理想的地方去,而不能片面地以城市的大小、待遇的高低、工作條件的舒適和艱苦程度等為標準。在就業能力上,要通過對大學生職業性向、能力測評、興趣特長等的科學挖掘,引導大學生找準適合自己的職業和專業來進行就業,而不是攀比性地就業。在終身發展上,要強化大學生生涯規劃指導。要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幫助大學生解決戶口調動、檔案存放、協議管理問題,解除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后顧之憂。
關鍵期推進大學生就業,核心是要建立健全推進大學生就業的聯動機制。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專業優勢。社會就業服務部門連接人才市場、連接行業企業,對人才市場有著認知、聯絡方面的明顯優勢。因此,要建立健全大學和社會就業服務部門的聯動機制,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協力有效地推動大學生就業。同時,在大學內部也應建立不同的專業院系與大學就業指導服務部門的聯動機制,破除單一學科院系推進就業的藩籬。
建立健全高校和企業行業的聯動機制。高等教育是和經濟社會產業最緊密相關的學段。行業和企業的需求的反饋有助于大學科學調整學科專業、教育模式和內容,有利于增強人才培養的精準性,從而縮小大學生與就業之間的鴻溝,幫助大學生從大學學習的狀態快速地過渡到就業的狀態。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到新興部門新興領域就業的聯動機制,為大學生到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創新領域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條件,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到新興行業產業中去。
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中西部地區去、到農村地區去,在參與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實現夢想,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到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就業聯動機制。同時,高校要與學生就業的地區和單位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建立健全大學生返回高校再次學習深造的機制。
針對唯文憑、唯學歷等的片面就業標準,甚至不同性別造成的就業歧視、形成的不合理就業標準要進行清除。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反歧視和監測反饋機制,以此來推進大學生就業。
總而言之,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期,既要推進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變化,也要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指導,同時也要建立好高質量的聯動機制,全力以赴地推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從而推進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3日第2版
作者:薛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