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說
校外培訓亂象得到治理了
河北省邢臺市教育局職成教科科長 楊軍峰
【資料圖】
作為一名負責校外培訓治理的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我親身感受到一年來校外培訓治理所引起的巨大變化。
“雙減”政策出臺后,國家為有效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治理。培訓機構面對治理或觀望,或焦慮,或彷徨。我們作為校外培訓治理的管理執行者,任重道遠。
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使校外培訓市場發生了質的改變。“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來,糾正了校外培訓無序發展亂象,有效緩解了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問題。如今,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教育本質是立德樹人,校外培訓機構的“超前”“超綱”等教學是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利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當下,還有一小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由明變暗,需要加大力度進行規范整治。對此,我們將立足本職進一步下大力氣規范校外培訓服務行為,使校外培訓市場風清氣正、健康發展。相信在社會合力之下,我們定會快速步入擁有良好教育生態的明天。
(本報記者 周洪松 采訪整理)
校長說
學校開始更多關注“人”了
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校長 林兆星
麥頂小學是福州市一所城區優質學校。“雙減”之前,家長們普遍都有一些“搶跑”的心態。在學生學習時間的分配上,校內與校外也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一種爭搶的態勢。
“雙減”政策的出臺可謂正當其時。它讓我們的教育回歸理性,倡導遵從學生的成長規律實施教育。為此,我們一方面從作業管理著手,要求教師從學生學習規律出發,步步建構,在縮減作業量的同時,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減負的同時做到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我們注重“第二課堂”的優化創設,利用課后服務、雙休日等時間段,提供40余項藝體及科技課程由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參與。
“雙減”以來,學校也有了許多可喜的變化。麥頂的教師會主動反思教學行為,以應對新的教育變革;開始更多關注“人”,會從“人的發展”的角度改進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作業少了。與此同時,素養類的課程、活動增加了不少。
學校是“雙減”的主陣地,但“雙減”并不是學校的獨角戲。一年來,我們召開了多場“雙減”相關主題的家長會,共同推進教育新生態的構建。
(本報記者 黃星 采訪整理)
減負增效目標初步實現了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寧臥莊教育集團總校長 王豐
一年來,甘肅蘭州寧臥莊教育集團深入推進有效課堂模式、有效作業練習、有效家庭活動,減負增效的目標初步實現。
我們不斷推進“學導練”有效課堂模式,在減負增效中凸顯學味、導味、練味。“學”指向學生、“導”指向教師、“練”指向訓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我們不斷推進有效作業管理,在減負增效中凸顯設計、評價、保障。各學科教師在研讀教材、備課過程中關注從不同維度進行作業設計;對于每節課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從“等級+星級”等角度出發,對學生作業的思維過程、正確率、完整性進行綜合評價;每班每天的作業在年級作業公示群和班級群中公示,接受學校和家長的監督。
我們不斷推進家庭活動,在減負增效中凸顯讀書味、勞動味、交流味。通過引導每一個家庭建一間書房、擺幾張書桌、藏百本好書,給孩子營造健康、干凈、溫暖、快樂的閱讀氛圍,并通過家庭讀書會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在閱讀交流中思維碰撞,構建起親密和諧的家庭關系。
(本報記者 尹曉軍 采訪整理)
學生說
有更多時間做喜歡的事了
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七年級學生 劉玥璇
上了小學,媽媽親手做的米粉出現在桌上的次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匆忙起床,帶上幾個包子,趕去學校。我總是有寫不完的作業,經常寫到深更半夜。
媽媽閑暇之余跟我談我的學習情況。看到我有那么多作業要寫,她感嘆說:“現在學生作業負擔太重了,嚴重影響小孩子睡眠!希望能減輕你們的學習壓力和作業負擔。”
這樣的日子過了不知道多久,直到去年秋季升初中,一天起床,我又聞到那熟悉的米粉味道。變化不只這碗久違的米粉。
媽媽跟我說,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她還給我詳細解讀了一下:周末和節假日不可以在培訓機構上輔導課;學校作業會適當減少,盡量在校內完成作業……
我想,這也太棒了,原來的學習任務有時繁重到讓我無法安心入眠,現在不僅能免去熬夜寫作業之苦,還有更多時間做我喜歡的事情啦!
當然,我也明白,“雙減”不應僅限于“減”,還應有所“加”。我們要從“學會”到“會學”,積極主動面對學習,并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體育鍛煉和文藝活動,學會做一些家務勞動……這需要我們比以往更加努力、更加自律。我堅信,國家的未來會在我們的努力下變得更加美好。
(本報記者 甘甜 采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2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