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冰、冰壺體驗,室內旱雪滑雪場,單板公園……幾年前,對于多數中國消費者而言,這些冰雪運動項目還只是陌生的“舶來語”。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冰雪+”成為高頻熱詞,冰雪經濟持續“升溫”。
在地處“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的吉林省吉林市,第七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單板滑雪精英賽總決賽現場,近百名U12、U15組別選手在雪地上滑出一道道優美弧線。
據統計,2018-2019年冰雪季,該市中小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總人次達80萬,“冰娃娃”“雪娃娃”隊伍不斷壯大,這讓燁雪青少年單板滑雪學院院長董懂看到了商機。
董懂介紹,學院針對3歲至15歲群體開展單板滑雪培訓,自2014年創立品牌至今,已形成校園、俱樂部、賽事三級選拔培訓機制,并與科技公司研發旱雪技術,讓學員在室內即可完成初級培訓。
“隨著冰雪運動普及,相關教學行業必定有廣闊市場前景。”他指著學院最新的場館規劃圖說。
同樣瞄準冰雪市場發力的還有滑雪場等旅游度假景區。截至2019年,中國有滑雪場770個,在華北、東北的滑雪場,不僅單板公園等高級玩法成了標配,中國雪友還自創高山定點滑雪、冰雪火鍋節等活動,讓冰雪活動越來越本土化。
中國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0-2021年的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將達到2.3億,冰雪休閑旅游收入超過3900億元。
龐大的冰雪裝備消費市場也正在加速中國冰雪裝備制造業發展。2019年6月,中國發布《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預計到2022年,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在日前舉辦的第五屆吉林國際冰雪產業博覽會,記者看到戶外滑雪裝備、除雪造雪設備成了商貿展區的熱門。“冰雪產業市場化程度一屆優于一屆。”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推廣處處長賈鑫說。
據國研經濟研究院、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發起的《中國冰雪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冰雪產業總體呈現產業融合發展、市場規模和制造企業穩定發展、場地設施數量和旅游人次快速增長的趨勢,初步形成冰雪旅游、冰雪賽事、冰雪運動培訓、冰雪營銷及冰雪裝備等五大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冰雪產業發展仍面臨全產業鏈尚未形成、規模經濟效益有待提升等短板。以滑雪活動參與率為例,歐洲擁有成熟滑雪市場的國家普遍達到13%以上,日本為9%,而中國僅為1%左右。“這說明中國冰雪人口潛力巨大,冰雪經濟有較大發展空間。”國研經濟研究院院長王輝說。(記者金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