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聯合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印發《關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實施范圍,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提供覆蓋農業生產完全成本或種植收入的保險保障,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
據了解,目前農業保險的品種主要包括:直接物化成本保險,主要覆蓋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直接物化成本;農業大災保險,主要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成本,僅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完全成本保險,主要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種植收入保險,主要覆蓋農業種植收入,保險金額體現農產品價格和產量。
本次擴面提標的保險品種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
補貼方案方面,《通知》指出,保險標的為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保險保障對象為全體農戶,包括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
《通知》提到,補貼方案實施地區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2021年納入補貼范圍的實施縣數不超過省內產糧大縣總數的60%,2022年實現實施地區產糧大縣全覆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范圍根據上一年度中央財政獎勵的產糧大縣名單確定。原則上,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不高于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補貼比例為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
農業生產中,農作物因自然災害受損最為普遍,一旦受災,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基于這一現實需要,農業保險成為農業生產保障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實現了較快發展。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業原保險保費收入815億元,同比增長21.3%,遠超財險公司整體保費4.4%的增速。
自2007年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我國農業保險工作逐步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15億元,已經成為世界上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其中全國各級財政共承擔保費補貼603億元,為農民提供農業風險保障4.13萬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
業內人士表示,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將帶動農險業務實現持續增長。農業保險有望在2021年實現保費規模和保費增速的雙重突破。另外,再保險制度的健全也使得財險公司的農業保險賠付率得到控制并有所下降,促進了農業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記者任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