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齡化,養老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核心焦點之一。其中,如何釋放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潛力也引發從官方到民間的廣泛關切。
7月21日,記者獲悉,慧擇奇點研究院與西南財經大學“人口老齡化與老齡金融創新發展”研究團隊聯合發布《商業養老保險消費新趨勢》研究報告,對我國當前面臨的老齡化形勢、多層次養老體系建設、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做了深入探討。
報告指出,新時期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潛力巨大,且將迎來多重發展利好,而養老保險消費也將呈現年輕化、中高收入群體消費潛力獲得釋放等新趨勢。
養老第三支柱發展嚴重滯后
報告對我國目前面臨的老年化形勢做了深入介紹,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不僅速度快,人口規模巨大,且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呈現出人口老齡化的高原期,而非通常語境下的高峰期。此外,我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時的人均GDP還處于較低水平,“未富先老”的不利局面嚴峻。“高齡少子化”與家庭結構變遷也讓養兒防老愈發力不從心。
對于目前我國養老體系建設的現狀,報告認為,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政府主導的第一支柱養老金占比過高,且面臨結余耗盡風險;第二支柱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覆蓋人群有限,規模提升困難。在此背景下,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被寄予厚望。
中國養老金三支柱規模與增長率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然而目前,第三支柱也面臨保障密度非常小、深度非常低、資產占GDP的比重非常小等問題,使得其養老保障效能無法得到較好地釋放,難以應對未來急速提升的養老保障需求。
商業養老保險五大趨勢
當前,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已成為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架構的重要舉措。報告提出了當下促進養老第三支柱快速發展的八大利好,即政策引導:政策頂層設計出臺推動第三支柱快速發展;制度紅利:個人養老金由產品制轉為賬戶制;稅收優惠:財政稅收對商業養老保險的支持;投資運營: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數字賦能:數字化升級賦能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機會成本:持續的低利率水平降低機會成本;觀念變化:從“養兒防老”到“投保防老”。
同時,報告還對未來商業保險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洞察,認為商業養老保險消費正呈現群眾接受度不斷提高、年輕化、由沿海發達一線城市向內陸二線城市拓展、中高收入群體的消費潛力逐漸釋放、女性參保率加速提升等五大趨勢。
相關數據顯示,80后群體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比例約為13.73%,略高于70后群體的12.59%。90后群體雖然整體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比例仍然較低,約為7.03%,但參保比例呈快速上升趨勢。
商業養老保險主要消費人群地域分布方面,越發達的地區保險意識越強。無論是從保單數量還是保費總額上來看,東部地區、一二線城市都是名副其實的投保主力軍。根據慧擇業務統計數據,2021年年金保單中約36.24%來自于一線城市,31.6%來自于二線城市,兩者占比67%以上,三四線城市保單數量僅占總量的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