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節點剛至,監管頻頻警示保險公司業務行為失范。
7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規范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指出,人身保險公司激進發展模式仍然存在,部分人身險公司仍延續粗放經營模式,靠激勵政策短期內獲取業務規模高速增長。同時,部分機構存在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市場亂象仍然多發,比如虛假宣傳、夸大產品保障、炒作停售等。上述三類問題共涉及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健康、太平人壽、泰康人壽等20余家人身保險公司。
當日下午,平安人壽回應時代周報記者采訪表示,“公司高度重視通報內容,將嚴格落實監管要求,認真開展整改追責,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內控合規建設,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公司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今年前5個月保險業經營情況數據,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3萬億元,同比增長5.51%,但保單件數同比下降7.43%。
從保險金額看,人身險公司合計635.81萬億元,同比增長3.56%,但是壽險同比減少17.94%,意外險同比減少23.02%,健康險同比增加18.37%。
7月5日,某人壽公司廣東分公司人士認為,此次監管通報問題都比較典型,不少做法在行業普遍存在,按照監管思路,相關公司可能要對通報的問題和相關人員進一步處理。
監管罕見點名
據銀保監會披露,《關于加強規范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印發后,各人身保險公司調整優化發展計劃,平衡業務發展節奏,通過自查共發現問題風險點3萬多個,目前大部分已得到整改,有效提升了合規經營水平。
但激進的發展模式仍然存在。人保健康、合眾人壽、中郵人壽吉林分公司“開門紅”期間實際銷售情況大幅高于報告的業務發展計劃;農銀人壽、信泰人壽寧波分公司2021年一季度保費收入同比增速超50%,完成全年計劃的70%以上;北京人壽天津分公司銷售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存在保障程度低、長險短做、變相理財等風險;泰康養老云南分公司在長期護理保險投標活動中違反行業自律約定。
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是一大問題。平安人壽全國投訴舉報案件多發頻發,銷售誤導引發的操作風險突出,案件風險有所抬頭;財信人壽四川分公司旅意險存在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問題;百年人壽重慶分公司工作人員操作客戶手機,用微信公眾號私自申請并侵吞保單貸款。
監管部門還指出,人保健康山西分公司工作人員違規辦理保單貸款欺騙投保人;平安養老貴州分公司大病保險經辦人員騙取理賠金;國華人壽和平安養老將全國互聯網業務統計至上海分公司,造成業務數據失真;人保壽險、太平人壽、泰康人壽風險排查應對機制不健全,從業人員管理失范,風險處置能力不足。
此外,市場亂象仍然多發,多家人身險分公司被點名。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多地分公司出現虛列費用、虛構中介業務等違法違規問題;中英人壽湖南分公司、中意人壽黑龍江分公司、中信保誠河北分公司存在虛假宣傳、夸大產品保障、炒作停售行為;陽光人壽上海分公司跨期確認保費收入,青島分公司團險業務操作不規范;平安人壽上海電銷中心存在誤導銷售情況,質檢和回訪等環節管理失效。
涉及產品相關亂象,其實早在今年1月,銀保監會就下發2021版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要求各公司認真對照,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對于通報次數多、問題屢查屢犯的公司,銀保監會將采取包括監管約談、監管問責并公開披露處理結果等一系列監管措施。
整改問責為首要
針對上述問題,銀保監會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首先是認真開展整改問責。各人身保險機構要認真反思存在問題和深層次原因,對公司經營理念、產品設計、市場行為、客戶服務、內控管理等進行全面審視,研究提出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的根本措施。
監管強調,要端正態度,對自查和監管檢查發現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頓方案,深入推進整改落實。對于責任落實不力的部門、分支機構及公司高管人員,要進行嚴肅問責。
同時,健全風險防控機制。銀保監會提出,各人身保險機構要強化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涵蓋各類風險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立可疑業務篩查模型,創新風險防控手段,加強風險監測分析,對突發、多發、頻發的風險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比如,要認真梳理排查各類風險點,查找風險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針對性的優化管理流程,全面加強風險管理。
還需加強內控合規建設,《通報》提出,各人身保險機構要認真開展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活動,高管人員以上率下,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自覺性,共同打造良好的合規氛圍。
且應加強內控過程管理,進一步梳理、明確各業務條線、崗位的流程和職責,增強制度執行力;加大內控合規指標考核力度,構建強有力的追責機制,打造“不敢違規、不能違規、不想違規”的合規風氣。
最后,銀保監會再度強調,將繼續保持監管高壓,嚴厲打擊市場各類不規范行為,對查實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從嚴處罰,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