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和2020年12月復星聯合保險分別與兩家股東簽訂《贈予協議》,從而獲得股東現金捐贈3億元、3.5億元,用以支持公司穩定經營健康發展,增強資本實力。
《每日財報》注意到,復星聯合保險之所以選擇股東捐贈這種曲線救國的方法,是因為其此前提的兩次增資均失敗。
據公司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0年三季度末,復星聯合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51.99%,距離監管紅線僅差2%不到,曲線補充資本似乎是無奈之舉。
獲股東6.5億元現金捐贈
1月14日,復星聯合保險在中保協官網披露了股東捐贈的交易信息。去年年底,復星聯合保險與上海豐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實資產”)簽訂《贈予協議》。協議約定豐實資產以現金形式向復星聯合保險捐贈3億元,作為本次交易的關聯方股東,豐實資產回避表決,其他股東代表一致表決同意進行本次關聯交易。
復星聯合保險表示,公司將把豐實資產的該筆捐贈作為資本公積,并按照相關規定作會計處理。如果此筆贈與順利完成,復星聯合保險資本公積將由3.5億元增長至6.5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末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高于150%,償付能力維持在健康水平,滿足監管要求。
其實這也不是復星聯合保險第一次接受股東的“幫助”了。2019年12月,復星聯合保險與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產投”)簽訂《贈予協議》,復星產投以現金形式向該公司捐贈3.5億元。
此筆捐贈完成后,2019年4季度,復星聯合保險資本公積得以增加,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增至156.86%。復星聯合保險也在年報中表示,償付能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股東捐贈。
業內人士表示,股東捐贈的行為本身是合法合規的,也是險企增加資本公積的方式之一。據2015年下發的《保險公司資本補充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保險公司通過資本公積補充實際資本的方式,包括接受捐贈資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性房地產計量模式變化等。
保險公司通過接受捐贈方式補充實際資本,應當向監管備案并報送相關材料,出于審慎監管目的,監管部門會對保險公司受捐行為及會計處理和資本工具等級認定進行監督檢查。
此前兩次增資未果
為何復星聯合保險會選擇與股東簽訂《贈予協議》而不是直接增資呢?這主要是公司此前的兩次增資不了了之而造成的。2018年9月,復星聯合保險擬將公司注冊資本金由5億元增加至8.85億元,由復星產投、宜華企業兩家公司認購。
將復星產投持股比例擬提高至33.05%,復星產投與迪安診斷雙方持股比例合計將為37.57%,新股東宜華集團認購1.925億股,持股21.75%。不過,此次增資最終沒有下文。
此后,在2019年5月,復星聯合保險又提出了一次增資計劃。復星產投與迪安診斷擬合計出資2.08億元,其中,復星產投出資1.56億元,持股比例由20%提高為33.33%,迪安診斷出資5200萬元,持股比例由8%增加至12.12%。
然而,截至2019年三季度,復星國際旗下上海復星平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迪安診斷500萬普通股,是迪安診斷前10名無限售條件股東之一。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頒布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一;股東與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合并計算。
這意味著按照上述增資方案,復星產投與迪安診斷二者持股比例將達45.45%,從而超過監管規定的單一股東持股比例警戒線,所以這次的增資計劃也只能不了了之。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增資手續審批復雜,時間周期長。而股東捐贈計入資本公積手續較為簡單,也同樣可以提高或者保證償付能力充足率。復星聯合保險也可以選擇在接受股東捐贈的同時,繼續將增資提上日程。
償付能力充足率據紅線僅差1%
成立于2016年的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是國內第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與多數新小公司一致,在經營一定時期后,會根據業務需求開展一輪增資或是發行資本補充債,補足資金實力,維系償付能力充足率。
據企查查顯示,復星聯合保險的股東分別有復興國際(00656.HK,持股比例20%)、廣東宜華房地產(持股比例19.5%)、重慶東銀控股(持股比例19%)、寧波西子資產(持股比例19%)、上海豐實資產(持股比例14.5%)、迪安診斷(300244.SZ,持股比例8%)。
復星聯合保險是壽險業內少數幾家“醫加保”模式的保險公司。業內人士認為,帶病人群投保健康險,其賠付風險比健康人群賠付風險大,一旦出現集中賠付,保險公司將面臨賠穿的代價,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并不敢輕易嘗試。
《每日財報》注意到,復星聯合保險除開發健康人群可投保產品外,還與健康管理公司推出了患有艾滋病、乳腺癌、肝癌、抑郁癥等人群可投保的醫療險產品。
2018年,復星聯合保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實現5.2億元,但伴隨著業務開展,公司在2018年的凈虧損達8737.86萬元。到了2020年三季末,復星聯合保險保險業務收入增長至18.13億元;同期,凈虧損為0.99億元,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業績虧損的同時,復星聯合保險的償付能力也在同步下滑。數據顯示,復星聯合保險健康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17年末的1060.70%縮減至2018年末的152.99%,減少約908個百分點。到2020年三季末,復星聯合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51.99%。
雖然償付能力充足率略有增加,但這一指標與監管規定的150%的紅線,僅相差1.99%。據銀保監會去年7月17日發布的險資權益投資新規,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在150%以上但不足200%的,權益類資產投資余額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5%。
增資難以獲批,償付能力充足率每況愈下,復星聯合保險只能通過接受股東的捐贈來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維持公司的運營。然而,這也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公司還將如何自救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作者|郜融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