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綠地控股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億元,同比增長16.88%,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8.37%,同比保持升勢。房地產主業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108億元,同比增長34%。
綠地方面告訴記者,2016年上半年公司利潤出現增長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地產主業本期竣工量增加,結轉的毛利額較上年同期增加36.39%;二是由于本期較上年同期增加合并了貴州建工和江蘇省建,使基建板塊的利潤有所增加;三是公司主動壓縮能源產業規模,使能源產業虧損情況得到較大緩解。
上半年,綠地房地產業務發展主要集中在兩大主線:持續發力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升級擴容商辦運營平臺。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良認為,“將資源集中于一二線及省會城市,仍是目前及下階段綠地的布局方向。新人口、新需求、新產業為區域中心城市輸送源源不斷的新需求,仍將形成最強有力的支撐。”
從新增土儲數據來看,今年1月-6月,公司累計新增土地儲備項目26個,權益土地面積2777畝,權益建筑面積486萬平方米。在國內項目中,一二線城市項目占比78%, 住宅項目占比55%。在上海地區,綠地上半年實現銷售面積51.67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70.59億元,奪得區域總銷面積之冠。京津冀地區,張玉良明確表示將繼續加大對北京及北京城市群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綠地以“轉型城市運營服務商”為目標,持續深耕一二線城市商辦市場。“在重點核心城市,基于城市功能完善和產業發展的需求,商辦市場空間依然巨大。”張玉良認為,提升商辦運營“軟實力”意在長遠,一是推動自持物業增值、帶動租售,依靠內生型價值增值來實現增長和盈利,二是通過優質運營促成資產證券化。
除房地產主業以外,綠地集團由基建、金融、消費產業構成的綜合產業板塊依托“平臺化”,繼續整合協同。
此外,公司在報告期內還繼續清理了能源產業的短板問題。張玉良表示,“宏觀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經濟社會的結構性分化進一步加劇,宏觀經濟與行業政策復雜多變,在這樣的發展大背景下,綠地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注重效益導向和苦練內功,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經過近兩年來的深度轉型調整,我們的產業布局顯著優化,經營質量逐季提升,為下階段發展帶來良好預期。”
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分析認為,報告期內,綠地公司營收同比實現25.63%的增幅,主要貢獻來自地產主業本期竣工量同比增長54.28%帶來的結轉收入大幅增長。此外,期內合并貴州建工以及江蘇省建使得建筑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62.16%;汽車板塊由于合并潤東汽車使得收入同樣大幅增長167.92%。本期凈利潤同比增長16.88%,除地產和基建板塊的貢獻外,對能源產業規模的壓縮使得其虧損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