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昆明市“十三五”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獲悉,昆明將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昆明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近日,記者從《昆明市“十三五”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獲悉,昆明將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昆明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努力實現100萬以上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規劃》從背景、發展思路與目標、主要任務、實施保障等方面對我市新型城鎮化發展進行了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優化市域城鎮體系結構,創新城鎮發展模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嚴格保護壩區耕地,加強生態空間保護與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產城融合;提高城鎮規劃管理水平,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加強和創新城鎮社會治理;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推進低碳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加強特色鎮村建設;建設城鄉統一要素市場,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規劃》提出了昆明市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思路:緊緊圍繞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戰略目標,將昆明發展置于全國及國際化大格局,加快融入國內、聯通周邊、接軌國際,堅持“守住紅線、統籌城鄉、城鎮上山、農民進城”的總體要求,按照“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加快發展縣域城市,有重點的發展特色小城鎮,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斷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加強城鎮空間管控、強化城鎮化發展產業支撐、提高城鎮建設管理水平、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凸顯城鎮特色、創新城鎮化體制機制,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昆明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規劃》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努力實現100萬以上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城鎮化布局進一步優化。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二級城市——三級城鎮(市)——重點鎮——一般鎮”的城鎮體系結構,構建開放的市域城鎮體系結構,市域城鎮空間形成“兩核、五軸”的空間布局結構。
城鎮化質量顯著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切實加強,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加。
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輪驅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城鎮建設集約緊湊,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城鄉一體化成效顯著。統籌城鄉經濟社會成效顯著,以城帶鄉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城鄉產業、生態保護融合聯動,公共服務差距顯著縮小,人才、技術、信息交流密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城鄉一體的戶籍、就業、社保、土地、投資和公共服務體制基本確立。
城鎮文化特色濃郁。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有效開展,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工作逐步推進。傳統山水景觀格局得到有效保護。城鄉文化特色得到保護與傳承,城鎮個性鮮明、形象突出、文化特色濃郁。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和區位優勢,搭建國際文化引進來和中華文化走出去平臺。
城鎮化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財稅金融、就業創業、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助讀
呈貢新區城鎮人口將達50萬
按照《規劃》,我市將優化市域城鎮體系結構,推進昆明“核心—網絡”的市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的形成,市域城鎮空間形成“兩核、五軸”的空間布局結構,在市域內形成“中心城區——二級城市——三級城鎮(市)——重點鎮——一般鎮”五級配置的市域城鎮等級結構。實現市域范圍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與公共服務合作共贏,資源要素配置與市場體系共建。同時,推進市域各級各類城鎮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兩核:為老城區(五華區、盤龍區、西山區、官渡區)、呈貢新區(呈貢核心區和已托管的馬金鋪、洛羊、大漁、七甸4個街道辦事處),作為昆明市域城鎮空間的核心,重點優化提升老城區功能,推進呈貢新區建設,形成昆明經濟、社會、文化的中心。
五軸:包括兩主軸、三次軸。兩主軸沿重要的交通走廊在昆明市域形成的“十”字形放射狀交通軸。具體為:①沿安寧—昆明中心城區—宜良—石林方向,依托云桂鐵路、昆河鐵路、昆石高速、安石公路等主要的對外交通軸線,形成市域東西向發展主軸,重點要向西形成與楚雄等區域、向東南與紅河等區域的協調發展。②沿嵩明—昆明中心城區—晉寧方向,依托昆磨高速等主要交通軸線,形成市域南北向發展主軸。該軸重點要向東北形成與曲靖等區域、向南與玉溪等區域的協調發展。
三次軸為統籌市域整體發展,優化空間發展格局,并與其他滇中城市的發展更好地協調,依托對外交通線,在市域二級城市和重要城鎮之間建立三條次級發展軸,構建多中心、網絡化城鎮化地區。包括:①沿祿勸—富民—安寧—晉寧方向,在昆明市域西部形成次級發展軸,起到優化資源利用、形成產業聯動,加強昆明向滇西、川南輻射的作用。②沿東川—尋甸—嵩明—宜良—石林方向,市域東部形成次級發展軸,強化市域東部與中心城區的縱向聯系及各發展中心間橫向聯系,加強昆明向滇東、滇東北輻射的作用。③沿尋甸—祿勸方向,在市域北部形成次級發展軸,促進以轎子雪山為龍頭的旅游產業及市域北部特色產業的開發。
根據五級配置的市域城鎮等級結構,中心城區包括老城區、呈貢新區和空港經濟區,將承載昆明城市的核心職能,重點發展現代綜合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加工業,打造昆明城鎮網絡體系的核心圈層。至2020年,中心城區城鎮人口為395萬人。其中,呈貢新區將按照城鎮人口為50萬人的規模,建設全省信息產業發展高地、信息產業核心區,打造現代化科教創新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