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河北秦皇島試運行的“巴鐵”已身陷輿論漩渦。8月4日,和訊網獨家獲悉,理財平臺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贏凱來)運作了巴鐵項目,涉嫌進行自融、設立資金池。
“確實是華贏凱來主導了巴鐵項目,政府和機構投資者都未有資金進來,公司只能把運作的PPP項目包裝成理財產品,通過線下理財用戶去募集。”華贏凱來一離職高管方先生(化名)在電話中對和訊網表示。
據悉,華贏凱來一直在吸納投資人的資金,并承諾以高額利息回報,去年就被曝涉嫌非法集資。
經和訊網查詢獲悉,目前,華贏凱來完成的項目只有兩個,總投資不過2億多,吸納投資人的存款卻已達數十億,并開始出售捆綁了“巴鐵”項目的投資理財產品。
盡管華贏凱來號稱互聯網金融平臺,要打造產融結合的新模式,但實際上從事的卻是線下理財活動。對此,方先生也給予了證實,他認為,從e租寶事件就可以發現,這種線下理財模式風險非常大,照監管的整肅要求,必然會出問題。
匪夷所思的是,華贏凱來投資的項目基本上都是一家來自“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建聯)”的企業,這家企業的創始人與華贏凱來創始人為同一個人白志明。
方先生告訴和訊網,中建聯自稱運作的是有政府背景的PPP項目,需要吸納開發商做工程,不過每家開發商首先要繳納多達數百萬的會員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華贏凱來并未與銀行達成資金存管合作。
去年年底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為網貸平臺設置了12條不得觸碰的紅線禁區,就包括禁止自融、禁止設立資金池等。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儲小青律師對和訊網表示,華贏凱來已經涉嫌違反自融、設立資金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規定。尤其,在政府規定的18個月整改期限的關鍵階段,華贏凱來可以說是頂風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