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小貸公司陷入生存困境,一季度4項指標全部負增長。眼下,小貸公司的日子很不好過。央行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小貸行業機構數量、從業人員、實收資本、貸款余額環比分別出現下降。下降幅度依次為0.48%、0.83%、0.40%、0.33%。
小貸公司曾經風光一時,特別是在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及小微企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眼下,由于缺乏監管野蠻生長,小貸行業面臨著融資難、風險高、稅負重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此外,小貸公司面臨的最棘手問題就是貸款不良率的問題。以遼寧為例,從2014年開始,遼寧小貸公司經營風險開始顯現,貸款展期、續期情況普遍,部分公司展期貸款高達90%。截至2015年9月,遼寧已有152家小貸公司出現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達10.7%,比2014年同期增加3.1個百分點。
面對行業危機,小貸公司未來發展究竟路在何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就此話題做出解讀評論。
經濟之聲:小貸公司曾經風光一時,但是如今卻出現各種問題,包括融資難、風險高、稅負重等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吳慶:小貸公司遇到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系統性問題,現在各種病癥已經暴露了出來。有很多方面的數據顯示,小貸公司行業現在的生存難以為繼,主要問題在哪里?我個人認為,在于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出了問題。小貸公司自身的資金成本相當高,一般而言,它必須依賴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從商業銀行得到利率比較低的資金,然后較大規模的發放,也即小貸公司加杠桿然后能夠順利運轉。但現在這種情況難以為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貸公司內部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有些小貸公司經營不錯,必須給予肯定,但也有一些小貸公司,可能是由于其能力問題,也可能是由于道德風險問題經營不善,而它們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商業銀行也不再花費精力去區分這些公司,不好的公司連累了好的公司,使其也不能夠從商業銀行那里得到資金。行業得不到廉價的資金,貸款的利率也沒法降低,在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利率下行的時代,整個行業都遇到了問題。
經濟之聲:目前,針對小貸公司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都是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還沒有提升到法律層面。想要規范小貸行業,讓其健康發展,未來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吳慶: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監管,銀監會、人民銀行等的一些監管要適度放松。另外一方面,小貸行業自身的約束與監管要跟上,自己挑出那些害群之馬,將它們排除在外,讓剩下的好公司能夠和商業銀行進行合作,取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