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初至今,銀行間債券市場走出了一輪持續兩年多的牛市行情,債券價格大幅上揚, 收益率曲線不斷下移且漸趨平坦。未來債市的走勢有著諸多不確定因素,走勢謹慎樂觀。
政策面上,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長期高速增長之后,最近兩年GDP增速出現了回落,2016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基本符 合市場的預期。當前,中國經濟處在結構優化調整當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因此前期央行采取了偏寬松的貨幣政策,旨在通過貨幣政 策刺激經濟增長。
CPI若持續上漲 貨幣政策或將逆轉
然而,大量的貨幣供給會導致未來CPI的上漲,今年3月CPI同比上漲2.3%,雖然與上月持平,但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8.4%,鮮菜 價格同比上漲35.8%,使未來CPI有進一步上行的壓力。從以往的調控政策看,CPI是央行最為重視的經濟指標之一,央行不會容許CPI出 現大幅的上揚。因此,隨著CPI出現上行壓力,央行很難出臺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相反,如果CPI真的出現大幅上揚,央行的貨幣政策 或將逆轉。
同時,再綜合考慮匯率等其他因素,未來我國的貨幣政策不可能更趨寬松。
債券違約風險不斷暴露 投資者更趨謹慎
而從市場的情況看,債券違約風險不斷暴露,使投資者更趨謹慎。據媒體報道,4月以來,一向被認為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的中 國債市違約事件頻發,多家國企乃至央企爆發債務違約風險。
首先是東北特鋼,其在半月內發生三次債券違約。接著,央企中煤集團子公司中煤華昱在6日走向違約,成為煤炭業央企違約首 例。隨后,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暫停債券交易,使其成首個債券申請暫停交易的央企公司。
企業經營狀況惡化 債市剛性兌付扭曲市場
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不少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觸發了債券違約事件。在未來我國經濟結構完成轉 型之前,債券違約事件或將進一步發酵,情況并不樂觀。
另一方面,債券違約是金融市場中正常的現象,相反,以往中國債市的剛性兌付反而扭曲了市場,不利于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剛兌的打破,投資者對債市將更趨謹慎。
據統計,截至4月18日,4月已有59家、62期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涉及金額近600億元,遠超去年4月的總量。
投資者對債市尤其信用債更趨謹慎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的策略也發生了改變。在司庫管理策略上,不少商業銀行從今年年初起已經逐步縮短資產的久期 ,不再投資長期債券,以防未來收益率曲線的上行。
特別是4月中旬以來,同業利率出現了回升,不少機構對未來市場資金面寬松的預期有所改變,出錢較為謹慎。在債券投資品種 上,不少機構投資者對信用債更趨謹慎,其中的私募債發行日益困難。
綜合以上分析,未來市場資金面難以更為寬裕,債市的牛市根基或將動搖。同時,隨著債市違約事件的不斷暴露,投資者對債 市將更趨謹慎。因此,為期兩年多的債市牛市走勢或難以延續,存在調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