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6月登陸A股之后,國泰君安日前推出上市以來首個再融資計劃,擬發行可轉債不超過80億元。
國泰君安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可轉債發行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支持公司各項業務發展,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在可轉債轉股后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于補充公司的資本金。
國泰君安方面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司自有負債2037.58億元,其中自有流動負債1248.85億元,占比61.29%;自有長期負債788.73億元,占比38.71%。隨著未來業務規模不斷增長,以及綜合經營戰略的實施,公司對中長期穩定資金的需求將越來越顯著。公司有必要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公開發行可轉債籌集中長期資金,優化負債結構,進一步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對于發行可轉債募資用途,國泰君安方面表示,募資補充運營資金后主要用途包括但不限于調整和增設證券營業網點;加大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投入;加快發展FICC、衍生品、資產托管、信用交易、自貿區等創新業務,完善場外市場、PB等業務體系;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根據證券市場情況適度增加證券投資業務規模,積極改善投資結構,擴大低風險和非方向性業務的投資規模,重點發展固定收益投資和資本中介業務;加大對研究業務的投入;通過補充資金,提升投資銀行業務的承銷能力;科學合理、適時有序地增加對信息技術的投入等。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根據證監會正在征求意見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的規定》,券商資管業務風險準備率或將從目前0.2%至0.4%的水平提升至1%,A類券商按0.8%執行,這將給券商資管業務帶來一定的資本壓力。為了未雨綢繆,券商母公司或將提前籌資準備向資管子公司增資。
為何在上市之后首先選擇發行可轉債而非增發進行再融資?國泰君安董秘喻健表示,選擇通過發行可轉債融資第一是考慮到市場影響,希望能將緩解市場壓力和滿足公司資金需求有機結合。同時,也希望盡可能減少再融資對公司每股凈收益的沖擊。
“一般再融資實行后公司每股凈收益都會大幅減少,而我們希望先讓公司拿到錢,讓資金發揮作用產生效益,然后再和轉股協調起來。” 喻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君安在披露發行可轉債計劃的同時,披露于近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承諾函。上述三家股東承諾,若公司此次公開發行的A 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安排向老股東優先配售,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及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承諾將全額認購可獲配部分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份額。
據了解,若按80億的發行規模計算,上述三家國泰君安股東將認購約34億,接近發行總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