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青陽縣積極探索,加強引導,搭建平臺,多管齊下,全力支持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一是創新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縣財政將農村綜合金融改革的1000萬元專項基金作為農業小額保證保險貸款的風險補償資金綜合利用。在“銀政保”合作模式中的“二八”模式(即試點銀行和保險公司按照2:8比例分擔風險,當承保機構賠付率比例超過120%的部分給予全額風險補償)基礎上適度進行了創新,即試點銀行辦理的農保小貸業務損失超過貸款收入120%時,可以向縣政府申請風險補償資金。該項舉措極大地調動了銀行的積極性。
二是啟動農村信用信息體系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青陽縣2016年農村綜合金融改革中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金融機構加大服務三農力度的一項基礎工作。縣人民銀行將在前期丁橋和新河兩個鄉鎮農村信用體系平臺建立和應用試點的基礎上,引導涉農銀行運用信息平臺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評級結果,加大利率優惠力度。
三是開展“助農寶”貸款業務,早在2015年7月21日,青陽縣第一筆20萬元“助農寶”貸款(農業小額保證保險貸款)即成功發放。截至今年2月底,共審批通過“助農寶”貸款4筆,授信95萬元,發放貸款3筆,共計65萬元,業務發放筆數和金額均位列全市首位,有力地支持了種植大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