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扶貧工作的特點是面小、量少,承擔扶貧開發任務的含山縣和和縣(包括鄭蒲港新區)為省級非重點縣,截止2015年底,全市貧困人口僅1.99萬人。計劃2016年減貧11949人,2017年減貧7957人,至2017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在工作中,我們不因面小、量少而松懈,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側重于找準原因,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精準扶貧。
一是加大扶貧投入。按照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原則,及時定制我市財政支持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建立專項扶貧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積極籌措資金,強化投入保障。2016年市級財政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000萬元,是“應按當年新增財力10%部分”的12倍。
二是加大資金整合。整合各級財政資金近1700萬元,統籌謀劃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危房改造、村莊治理、村路建設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向貧困村、貧困人口傾斜,推進貧困村路、橋、電、房、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是強化社會保障。落實社保兜底脫貧、健康脫貧等要求,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并完善新農合補償政策,逐步提高支出型貧困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付醫療費用救助比例。
四是推進產業扶貧。優先安排有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返鄉人士在貧困村建立生產基地,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鼓勵涉農金融機構針對村集體有效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村集體資產、農業生產設施等抵押貸款,為村級經濟發展解決資金難題;鼓勵發展“股份合作”等集體經濟新模式,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方式創新,通過興辦經濟實體、培育新型企業、對外招標租賃等形式盤活集體資產,實現保值增值。
五是結對定點幫扶。建立貧困村定點聯系結對幫扶制度,市直結對部門每年支持定點幫扶貧困村資金達280萬元以上。我局結對幫扶含山縣林頭鎮毛灘村,多次深入聯系點,了解和摸清該村發展現狀、資源條件等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幫助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