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兒采摘的鮮桃與市場銷售的相比差距很大,真是太新鮮了!”4月4日,平泉縣臥龍鎮頭道溝村邱向華的溫室大棚桃園里,來自縣城的王女士正在采摘油桃,她拿著幾個油桃興奮地與之合影,準備發朋友圈。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記者在平泉縣臥龍鎮頭道溝村果農的溫室大棚桃園里看到,一個個春桃掛滿枝頭,白里透紅,枝隨果斜、青翠欲滴。一個個果農正在給桃樹修剪枝葉,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今年,油桃、毛桃長勢好、果實多,市場價格一公斤達8至10元。目前,已銷售600多斤,收入1萬多元?,F在每天都有許多縣城周邊的人來此采摘,體驗田園生活,特別是清明小長假,更是平時的好幾倍。”果農邱向華邊修剪枝葉邊介紹。
49歲的邱向華,是平泉縣臥龍鎮頭道溝村一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中學畢業后,我回鄉務農,曾打過工、種過大田玉米,可一年忙到頭,也就掙個萬把塊錢。后來,在縣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就投資建了桃樹園區。”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邱向華感慨萬千。
為掌握更多大棚桃實用管理技術,他潛心研究技術,多次參加縣、鎮組織舉辦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班,查閱農業科技圖書、資料,提高果樹的管理技能,并逐步摸索出一套“技術+勤奮=效益”的“致富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借日益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現已發展溫室反季桃棚4個,成為當地依靠農業科技致富的帶頭人。
據了解,平泉縣地處我省東北部,氣候冷涼,是發展果樹設施栽培的適宜區。近兩年,平泉縣認真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按照“優勢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的要求,通過政策推動、宣傳發動、典型帶動,大力發展時差林果基地建設和農業特色種植產業,實施“專家+基地+農戶”的技術推廣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縣大棚桃面積已發展到100畝,大棚桃生產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