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將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4800元,和2014年、2015年持平。有人說,發改委公布這個信息對農民朋友來說是件好事,說明國家依然會為農民提供補貼,大豆種植戶的收益可以得到保障。但也有人說,綜合現在國內外大豆的市場環境,即使有政策也是無濟于事,前景還是讓人擔憂。兩種觀點各抒己見,到底哪一個更有道理呢?2016年大豆目標價格的背后,要為農民朋友傳達哪些信息呢?我們就有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來和我們聊一聊。
“最近一段時間,種大豆的朋友估計心里都多少有點緊張。這市面上大豆的價格不斷地下跌。我查了一下最新的價格,現在每噸大豆的價格已經到了3千5百塊錢。而在三月初,每噸大豆還能賣到3千7白塊錢。不過,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國家發改委網站上已經公布了,今年國家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統籌考慮大豆市場供求、生產成本收益等因素,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16年大豆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4800元,和去年還有前年都保持一致。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消息是個喜訊,咱們各位種大豆的朋友們今年依然有國家政策撐腰。我想,之所以國家今年的大豆目標價格依然保持穩定,還是管理部門出于穩定大豆種植的考慮,做出了這樣的決策。同時,價格保持穩定,也是在幫助和補貼咱們農民,這樣兼顧種植業宏觀大局和咱們農民個人收入的政策,也體現出管理部門制定政策的貼心實在。”
“不過呢,咱們也有必要對目前大豆價格的走勢有清醒的認識。從國內市場來看,大豆期貨依然在延續之前的下跌態勢,目前,市場上的看空氣氛依然有增無減。從國際來看,影響大豆走勢的因素就比較復雜。目前美國的大豆期貨價格出現上漲,但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大豆生產國阿根廷因為匯率變化和產量上升,大豆價格出現了下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大豆走勢偏弱,目前咱們還是應該密切關注期貨和現貨市場的走勢。話說回來,國家長期保持大豆收購價格的穩定,這是給咱們增加信心。同時呢,咱們也得努力地尋找新的突破。今年兩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明確說了,“十三五”期間要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玉米、大豆產量。而且, “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糧食價格改革方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種通過價格來補貼咱們農民的方法,今后肯定有調整的時候,看準了這個趨勢,咱們就要提前開動腦筋。”
“那咱們要在什么地方下功夫呢?核心還是要貫徹供給側改革的理念。首先是還是要品種好質量好。從未來趨勢看,對優質品種的精準補貼肯定要代替目前這種普惠制補貼。大豆的品種優良,種植面積大,這才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時,大豆品種好了,在市場上自然有競爭力,不愁銷路。接下來,就是要綠色高效。有了高效穩定的生產方式,有了綠色無污染的種植環境,有了純天然的大豆品種,這才能夠長期穩定地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不管大豆價格是漲是跌,咱們都不用慌。正所謂:大豆價格不看好,政策穩定來撐腰。找準改革新方向,品種優良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