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日電 今年2月26日,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名頭戴黑巾的年輕女子用蘋果手機展示著屏幕上的現場自拍。她舉起沾過紫色墨水的食指,身后是數十名等待投票的人。
這是伊朗核協議達成、制裁被解除以來,這個國家的首次議會選舉。多方評論認為:現任總統魯哈尼所在的改革派,大獲全勝。
“經濟發展將掀開新的篇章”,這位68歲、蓄著大把胡子的領導人說,“伊朗一方面要依賴國內的力量,還要把握國際機會”。
伊朗民眾對新一屆議會的關注,似乎暗示了魯哈尼所說的“國內力量”。盡管投票站多達5.3萬,但還是因為排隊人數過多,截止時間被延長了五次。最終的投票率則高達62%。
33歲的建筑師阿米里說,“我們對改革充滿熱情,除了經濟,還期待政治、宗教、文化多方面的復興”。許多年輕人表示,在魯哈尼的治理下,生活有了改善。
伊朗還沒有進入嚴重“老齡化”,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的數據,這里超過60%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而該國35歲以下人群的失業率一度高達25%。
民生、年輕人——也許,魯哈尼已經抓住了伊朗國內改革中的關鍵。他雄心勃勃地推出三大改革措施,包括經濟發展計劃。執政三年來,伊朗的通脹率有所控制,消費不菲的餐館也逐漸增多。在社交網站上的活躍表現,也讓他獲得了年輕粉絲的追捧。
這次議會選舉用事實證明了魯哈尼受歡迎的程度:十多年來占據議會主導地位的保守派遭支持魯哈尼的改革派逆轉,改革派一舉拿下“半壁江山”,實力大大增強,打破了此前的格局。
分析認為,這標志著,魯哈尼在議會的掣肘被大部分解除,未來推行改革措施將更趨平順。他也為自己爭取2017年連任,加上了一個保險栓。
“選舉結果是伊朗民眾對魯哈尼與西方緩和關系的無聲支持”,美媒評價稱。魯哈尼及聯盟說過,伊核協議的簽訂是代表政治與經濟尊嚴的第一步,而本次選舉則是第二步。
伊核協議,可謂是魯哈尼提到的最大、最引人注目,結果也是最令各方滿意的“國際機會”之一。他把握住了。
相較于前任的強硬,魯哈尼以溫和風格贏得了改革派的信任。他上臺后即拋出多項信號,愿改變姿態致力于與西方和解。
延沓數十年的伊朗核問題,在魯哈尼治下風云瞬變。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簽署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今年1月,西方多國開始解除對伊朗的國際制裁。隨后,不少國家走進伊朗,伊朗代表也頻繁出訪,商貿投資迅速有了起色。
用收緊核活動換取經濟制裁的解除,伊朗的石油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向國際市場,賺回真金白銀。石油收入占其外匯收入的85%,對伊朗經濟而言無異于“大輸血”。
不過,伊朗與西方的接觸日益頻繁,有保守的民眾擔心本國的政治與文化是否會受到過多影響。魯哈尼還同時受到部分改革派的指責,認為其改革措施并不徹底。
而貼著“溫和派”標簽的魯哈尼,本來就不是一位激進者。他領導下的伊朗,正在慢慢改變。不是欲向世人證明,重回輝煌的那一天,而是為了國計民生,萌發出新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