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持續播出366集后,日本動漫《死神》終于完結。它的終結讓一大批粉絲碎了心。的確,日本“馬拉松式動漫”讓很多人漸漸上癮,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還會產生依賴,這一現象不能不讓人稱奇。
在日本,動漫是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不僅漫畫作品多如牛毛,漫畫家也是人才輩出,如何能讓一部漫畫作品層出不窮的新作沖擊下擁有長久不衰的人氣和新鮮感,讓人“上癮”產生“依賴癥”真不是隨便說說那么容易。

文章指出,首先,從草民中來,到草民中去。日本動漫的厲害之處就在于源于生活的細節又回到生活的細節。即使是充滿科幻色彩的題材,也氤氳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無論人物性格還是情節設置都很容易讓觀眾找到生活原型,于點滴細節中令讀者和觀眾產生共鳴。
《灌籃高手》是一部關于籃球的熱血、勵志動漫,誰人沒有年輕過,誰人沒有挫敗過,青春和愛情是最美妙的永恒話題。其中湘北高校的原形是東京都三鷹市武藏野北高校,而男女主人公相遇的鐵路交叉口則是取自鐮倉的實景?!豆嗷@高手》的熱映,讓這些有據可循的地點擠滿了游客,大大拉動了當地的旅游市場。
即使在架空歷史題材的漫畫中,人物關系和場景設置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點?!躲y魂》的時代背景取自江戶末期,大名鼎鼎的幕末志士們在這里穿越,嬉笑怒罵洋相百出,看似真實可信,卻又荒誕離奇。
隨手將歷史上叱咤風云舉足輕重的人物拿來調侃,各種笑點亂入的背后是武士精神的延續,讓觀眾在無厘頭的情節和瑣碎的生活中體會風云變幻的幕末時代的世態萬相。
文章隨后指出,其次,日本動漫創意不斷,新鮮不減。再美的佳肴,天天吃也會膩味。動輒幾百集,連載幾年甚至幾十年,這些馬拉松式漫畫作品又是如何保持長足的人氣和持續的關注度的呢?
時代在變,流行文化在變,觀眾的審美預期也在變,千篇一律的動漫注定會失去吸引力,只有緊緊把握潮流風向,不停創新,才能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和荷包,沒有創新的漫畫只會失去人氣,束之高閣。
日本漫畫的發展經歷過“點心時代”到“主食時代”,再到如今的“記號時代”,成為年輕人交流的文化符號,正是源于一代代漫畫家們不停創新不斷細化的努力才取得的結果。
而對于那些馬拉松漫畫家們來說,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和不斷創新的挑戰,難免也會有感到囊中羞澀江郎才盡,于是就有很多人采用螺旋式發展的結構安排故事進程,在已經得到市場好評的故事架構的基礎上,設置新的挑戰模式,加入新的人物關系,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讓主人公不停闖關、能力不斷升級。
在《龍珠》里,從“天下第一武道會”一路殺到“沖出地球,打遍宇宙”,孫悟空不斷升級,戰斗力也越來越強。機器人《高達》則從一開始的“破銅爛鐵”到現在的“最強機體”,人類在進化,機器人也越來越強。
而木葉村的鳴人修煉完仙人模式,還要修煉尾獸模式;雅典娜的星矢們戰勝了青銅斗士,還有白銀斗士、黃金斗士和冥斗士??傊嫾覀儾毁嵶阌^眾的眼球和銀子,是不會輕易停筆的。
文章還指出,最后,由表及里,層層鋪墊,直擊人心。一件文藝作品,創作者所要傳遞的創作思想是其立足的根本。但是過于強化主題思想的作品,往往因為說教痕跡明顯而被讀者和觀眾排斥。同樣,沒有思想支撐的動漫,或許能引起人們哈哈一笑,但很快忘在腦后。
而那些創作出優秀動漫作品的漫畫家們,往往都不過分強調某種主題思想,不刻意傳遞某種觀念,而是如剝栗子般層層鋪墊步步深入,于細微處體現作者的感情色彩和價值觀,讓讀者和觀眾在笑和淚中體會人生真諦。
文章最后指出,細膩的情感、生動的性格和豐富的思想是日本動漫的靈魂,這些特質使動漫作品兼具文學性、戲劇性和連續性,成為具備較高體量和質量的藝術品。無論小清新還是重口味,無厘頭或者治愈系,那些優秀的動漫作品變化的是題材,不變的是對于細節的把握和對情感的傳遞。
在這一點上宮崎駿的作品最典型。正如,有人說“宮崎駿想表達的大多是上帝所想的東西”。《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展示出工業社會與大自然之間的矛盾,呼吁人們保護環境。
《千與千尋》作為一部傳奇,講述了戒除貪欲克服恐懼,一段心靈成長的修行之旅?!段灮鹣x之墓》與《起風了》則以個人經歷出發,講述戰爭的殘酷性,這是老一輩日本人對戰爭的反省。
文章最后指出,無可否認,從整體上講,日本動漫高出中國動漫一大截,這并不能僅僅用中國動漫起步晚來解釋,當然也不是因為缺少題材、沒有故事,因為日本很早就把中國的《三國》成功改編成動漫,開發成游戲。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動漫市場近年來也逐漸發生變化,也開始尋求與日本動漫廠商的直接合作,試圖以這種形式帶動中國動漫的發展及周邊產品的開發。雖然只是在起步階段,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有廣泛的市場和大量的人才,只要尋找到合適的方法,肯定可以把動漫產業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