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1月22日報道從東風裕隆成立之初,這家跨越海峽兩岸的中國品牌合資企業就備受矚目,尤其是該企業投產納智捷大7SUV第二年(2012年)就實現了盈利,無疑令眾人對其有著不同尋常的期望。
眾所周知,東風裕隆旗下納智捷品牌一直以來走的就是高端化、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定位中高端SUV市場的納智捷大7SUV通過智能化科技塑造差異化競爭力,實現了利潤與銷量的豐收。然而,嘗到了SUV市場甜頭的東風裕隆并沒有堅持走好SUV這條路,先是過早進入豪華MPV市場,接著又直接殺入競爭最為慘烈的A級車市場。如此一來,不但新的細分市場開拓不甚理想,而且原有的納智捷大7SUV的優勢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被逐漸弱化。
《證券日報》記者曾在2014年采訪原東風裕隆營銷總部總部長單志東時問到,“東風裕隆為何不逐步進攻SUV各個細分市場?”單志東表示,大7SUV的成功讓其高估了納智捷品牌價值,加之產品規劃早在3年前就已經定好,難以更改新品投放節奏。
也就在1月20日,東風裕隆市場部部長吳柏青再次回答了這個問題:“所有轎車規劃都是2013年前定的,2014年之后做的產品規劃全是SUV產品,專注時下最火的各個SUV細分市場”。
東風裕隆求變2016年
梳理東風裕隆歷年銷量數據,2012年,東風裕隆僅靠一款產品納智捷大7SUV就實現整車銷售31106輛,投產第二年就實現盈利,創造了中國品牌新速度;2013年,東風裕隆新增的豪華MPV納智捷MASTERCEO與中級轎車納智捷5Sedan并沒有為整體銷量做出多大貢獻,依然靠大7SUV撐著銷量;2014年,大7SUV產品老化,緊湊級SUV優6當年4月上市成為主銷車型。
也就是在去年,納智捷優6依然占據東風裕隆整體銷量的八成以上,而原本寄予厚望、由周杰倫代言的全新納5銷量未達預期,東風裕隆2015年沖擊7萬輛的目標再次落空。面臨莫測的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東風變幻裕隆又將如何呢?
吳柏應對青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東風裕隆將推出3款車型,一季度上市大7MPVECOHYPER、二季度上市優6SUV年型車、三季度上市低價位的家轎全新銳3,“大7MPVECOHYPE順應二胎政策開放、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的現狀,主打15萬元-20萬元高品質7座大空間家用車空白市場;全新銳3經過GTR之父水野和敏調校,媲美德系車,主打7萬元以下家轎市場”。
面對別克GL8和本田奧德賽雙強爭雄的中高端MPV市場,東風裕隆市場部公關室經理胡銘認為,大7MPVECOHYPE主打差異化市場,加上配置與空間足以媲美本田奧德賽,未來在市場上肯定會有一席之地。
東風裕隆在轎車市場上向來不具備優勢地位,今年又將推出新家轎全新銳3,這能否改變現狀呢?吳柏青表示,全新銳3的產品力因為GTR之父水野和敏的背書有所提升,另外這款產品價格也比較接地氣。
對于東風裕隆長久以來的優勢領域——SUV市場,吳柏青表示,從2014年開始做的產品規劃看,幾乎全是SUV產品,包括跨界SUV等各個細分市場的SUV車型。
打“GTR之父”牌
除了未來專注于SUV產品外,東風裕隆將會用好“水野和敏”這張技術牌。“水野和敏將幫助納智捷調教所有產品,納智捷未來產品開發將以‘賽道為師’,我們的產品未來對標的不是亞洲車,而是歐洲車”,吳柏青告訴記者。
此前,水野和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一個汽車品牌要能夠茁壯成長并站上世界舞臺,甚至引領全球汽車產業,重點在于全面性的發展實力,尤其在于中高級的產品,這也是歐系品牌持續領先的關鍵。
由此可見,東風裕隆的野心不小。吳柏青向記者表示,以“賽道為師”的原則將極大地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原來開發階段要6個月至1年時間,現在僅需要3個月至6個月時間,產品的性能也將大不相同。
面對2016年7萬輛的銷量目標,東風裕隆將采取多個措施力圖達成:一是銷售線索優先,網絡資源最大化;二是強化ECOHYPER高效節能動力系統宣傳;三是渠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通過車展形式促進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