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鄧海清系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陳曦,九州證券金融市場部研究中心主管)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套開”。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距離上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已經37年,但是距離上一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僅僅時隔2年。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同樣與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套開”,且2013和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持續時間均為少有的4天。
我們對比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2013年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發現兩者從理念到具體措施,都高度一致。同樣“套開”的兩次會議究竟有哪些不同?為何時隔兩年再次召開規格相同、內容相似的會議?
一、15年城市工作會議與13年城鎮化工作會議內容高度重合
兩次會議的核心理念基本一致,兩次會議都強調發展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兩次會議均明確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兩者一字不差。具體措施方面,兩次會議均強調集約發展、強化管理、保護環境、保護文化等。由于重合部分太多,我們僅列出部分內容,詳見下面的表格:二、兩次會議內容究竟有何不同?
第一,13年城鎮化工作會議大篇幅論述“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而15年城市工作會議只字未提資金問題。13年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作為六大任務之一,主要內容包括完善地方稅體系、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發揮好現有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城鎮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等。而在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對于資金保障問題只字未提。
細看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資金相關措施,不難發現在最近兩年中大多已經得到了落實,且階段性擴大財政赤字提供了進一步資金保障,因此目前資金問題已經不是重點,這可能是15年不再提資金保障的原因。
第二,對于基礎設施建設,13年會議的城鎮化強調“水平復制”,而15年的城鎮化強調“垂直升級”。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僅提到一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中西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而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兩次提到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
可以明顯發現,13年會議中對基建的重點是放在了中西部地區,其實質是城鎮化的“水平復制”,即東部城鎮化向中西部擴展;15年會議的基建則更強調對原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升級,東部城市仍然需要進行升級版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為何時隔兩年,召開規格相同、內容相似的會議?
從前面的對比可以發現,15年城市工作會議是對13年城鎮化工作會議的繼承和延伸,兩者的相似點遠大于不同點。那么為何在這一時點,又一次以同樣的高規格,召開內容相近的會議呢?
第一,反腐和新預算法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新型城鎮化的制度環境條件基本成熟。一方面,新型城鎮化最終需要落實到地方政府官員,而在反腐剛開始的階段,官員忙于“自保”,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難度很大。到目前為止,大量有問題的官員已經被清除出隊伍,反腐倡廉已經成為常態化,健康的官員激勵機制正在形成,推進新型城鎮化可以成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點。另一方面,資金問題是此前新型城鎮化難以推進的重要制約,而隨著地方債務置換、金融專項債等新興融資工具的使用,政府融資成本系統性下降(樓繼偉表示,債務成本從平均約10%降至3.5%左右),且隨著階段性提高赤字率,資金問題已經不再是主要問題。在反腐和新預算法兩方面制度環境條件發生深刻變化之后,再次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將要順利得多。
第二,“城市病”越來越突出,需要通過新型城鎮化進行治療。在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城市病”一詞首次成為官方用詞。不過,官方并未給出“城市病”的具體含義。我們認為,“城市病”主要包括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型城市困境等。近兩年,霧霾問題越發嚴重,已經嚴重損害了居民的生活質量;資源型城市陷入經濟發展停滯的困境,轉型升級障礙重重。治療“城市病”,需要城市工作的頂層設計,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是一劑良方。
第三,通過新型城鎮化擴大內需,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9-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基建和房地產,2014-2015年基建、房地產雙雙下滑,是中國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盡管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不再以GDP為綱,但是對于內需的拉動仍然是客觀存在的。在15年城市工作會議中,仍然強調了“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這一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新型城鎮化不是“重走老路”,在理念上強調以人為本,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強調對原有城市功能的升級。新型城鎮化是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的主要抓手,在未來較長時間也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隨著反腐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初見成效,新型城鎮化有望加速推進,這為解決“城市病”提供了可能,也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可以預期,未來升級版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得到明顯改善,我們認為2016年經濟增速將高于2015年,7%的GDP增速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