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鹿”死誰手?
開演五個多月的股權大戰正在好戲連臺,高潮不斷,12月18日,萬科A繼續逆市下滑4 .22%。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在舉牌三個交易日后,再度運用52億元增持萬科,使股權增到22.45%。
這是一場爭奪第一大股權之戰,進而演變成控股股東之戰,有愈演愈烈的態勢。香港聯交所數據顯示,鉅盛華12月10日在場內買入萬科1 .91億股,每股均價19.33元,涉及資金36 .92億元;12月11日再次場內買入萬科7864萬股,每股均價19 .728元,涉及資金15 .51億元。兩天合計增持52.43億元。在上月的萬科股價14元的基礎上,寶能系沒有少用銀子,手中的股票相當于442.89億元。
經過近日的增持,深圳鉅盛華及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24 .81億股,如果華潤系沒有行動,寶能系將“華潤系”甩開超過5個百分點。如果寶能系再砸入102億元,寶能將奪得控股股東的地位,股權之爭將塵埃落定。當然,這一切看萬科如何應對,看華潤系及其它企業如何行動,包括安邦保險是否有意增持股權了。
作為股民,作為投資分析的資深人士,筆者在2003年就與王石相識,那時我提了一個問題,建議大家應當為中等以下的貧困階層提供適當的住房,王石當時說,要打算在廣東建一幢試驗樓,專門給中產以下購房人,后來果然建設得很好,但是沒有繼續建,這大抵是當時政策所致。我對王石是有好感的。
至于寶能系,我只能說素昧平生,但是我看到了他們勇猛的沖勁。我們從寶能系的增持腳步和資管計劃的臨時補充協議來看,寶能系當大股東或控股股東的心意非常強烈。寶能系的鉅盛華前晚的公告也向萬科承諾了保持上市公司獨立性,但同時也提到,向萬科推薦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人選均通過合法程序進行,不以非正當途徑干預上市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行使職權作出人事任免決定。其實,我們知道這個不算數,真正股權落定的裁員、換血及“血”洗董事局、調整資金使用方向、決定重大事項還沒開演。
在爭奪萬科大股東這一出大戲當中,寶能系偶爾露崢嶸。成了就是萬科的大股東,抑或是控股股東,在換血、調整資金使用方向、決定重大事項方面自由調度,能一掌中國的萬科的大局,既有品牌的勝利,還有寶能系的其它企業共享萬科的積累的信譽的一系列好事,都是幾百億的好事,如果競拍萬科品牌得不到,寶能系從萬科的股價上漲的紅利中至少有150元左右的斬獲。
寶能系的資本核心是“前海人壽”
寶能集團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3億元,姚振華是其唯一的股東。根據寶能集團官網顯示,集團旗下包括綜合物業開發、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產業等五大板塊,下轄寶能地產、前海人壽、鉅盛華、廣東云信資信評估、粵商小額貸款、深業物流、創邦集團、深圳建業、深圳寶時惠電子商務、深圳民鮮農產品(000061,股吧)多家子公司。集團核心凈資產價值超百億元。不要看其產業之多,其實賺錢的就是兩個,房地產開發,加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前海人壽。
爭搶萬科大股東,寶能系想干什么?
寶能系的深圳鉅盛華通過資管計劃買入萬科股份,有一份補充協議是突擊簽署的,這也導致其逾期一天才回復深交所的問詢。通過深圳鉅盛華這些資管協議,鉅盛華將擁有這些資管計劃所持有萬科股份的表決權。而這些計劃的存續期,都設立到了萬科本屆董事會到任期限的2017年之后。目前的寶能系的目的就是要在董事會獲取席位。
寶能系之所以看上萬科,萬科的優質資產使然。寶能系的核心業務就是房地產,成體系的有批量的就是房地產,而寶能系包括住宅、商業地產、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已進駐數十個核心城市,而從前海人壽已公布的項目來看,其資金也幾乎全部投向房地產領域。
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發展了20多年,直到今天,絕大多數系已經成為沒有太大的發展前途行業,錢已經賺完,而目前寶能系的地產行業,住宅、商業地產、旅游地產與養老地產,盡管目前效益可以,但是在全國大趨勢下,收縮、保值已經不易,一不留心,就是長線投資,就是資金來源不足,就是資金栽在里面拔不出來,或者就是爛泥坑等著虧損啊;而萬科不同,萬科依著全國行業排頭兵的勢頭,在最好的地段拿地,地方政府與其在最好的價錢上合作,有著不同一般的熱情,全國的城市都知道萬科是龍頭老大,地方政府也一樣,那家吸引了萬科,就是標志啊,就是樣板工程,有萬科在,就有效益。寶能系何嘗不知啊,所以志在必得。前海人壽的資金籌措得來,要是到了還息的高風險期,有了萬科的大股東的地位,籌措的資金能夠安全支付,還有再投資的價值,這是不言而喻的。
對寶能系的實際控制人姚振華來說,資本市場對其還比較陌生。他于1988年到1992年間,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工業管理工程專業。其投資的領域屬于城市發展與人壽領域,人們并沒有見到他在投資領域里攻城略地。投資經驗與投資品牌,這是目前他所需要的。
萬科王石不信任寶能系,坦言其信用不夠不能擔任大股東
王石12月17日在內部講話中表示:不歡迎寶能系成第一大股東,因為寶能系“信用不夠”。他慎重地表示,萬科是一家上市公司,誰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萬科是應該去引導的,不應該不聞不問。言外之意,萬科作為一家公眾的公司,質地優良,多年積累的品牌和信譽,切不能因為寶能系給毀了。“最近幾年國際機構給萬科的評級是給全世界地產公司中最高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融資成本非常低,一旦寶能系進來,這個大股東的背景就可能影響萬科的評級。”王石還質疑寶能系資金的來源,認為其“層層借錢,循環杠桿,沒有退路,在玩賭的游戲”。
誠然,萬科的懷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寶能系掌握大股東的權利后,未嘗不可以合法合規。當然,寶能系也可能濫用品牌,摧毀品牌,這些都是未知數。
在王石看來,寶能系資金的來源就是短期債務。萬科股票當然可以隨買隨賣,但是一旦是長期股權投資,短債長投,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一旦沒有退路的滾雪球就會撐不下去,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但是這只是假設。
華潤系救萬科嗎?我看未必。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 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干企業。
其中華潤置地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旗下的地產業務旗艦,是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型地產開發商之一,在開發的項目就有70多個。
宋林,前任華潤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4年4月17日晚,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公布,華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2014年5月20日,宋林被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十五次主席會議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萬科與華潤集團、宋林的關系是不容諱言的,宋林的涉及貪污腐敗案件,萬科與宋林的關系剛剛割斷,后續就要求華潤增持萬科股份的要求是有些為難的,動用數百億資金就為增持萬科股份?況且華潤系要增持股份數百億資金需要國務院國資委的允許,這更加困難。華潤系的領導已經自顧不暇,又需要國資委的首肯,而國資委是那么容易首肯的嗎?
王石和郁亮去搬救兵,華潤系的遲緩與不回答實際已表明態度,王石在北京碰壁求援香港,香港的老板們還不知如何處理。
王石遇到繞不過的坎,就開始打輿論牌,講品牌,講情懷;而寶能系則說,我們講規則,講市場,可見寶能系確實是深謀遠慮,棋高一籌,突然襲擊,而王石又能干什么呢?
王石的創業前期,有老泰山王寧作為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站臺,雖然經歷風險而沒有沉沒,如今,只有依靠朋友,比如聯想控股、中糧集團、抑或李彥宏等人、海爾張瑞敏、華為任正非來救急。在我來看,救萬科,投入的錢只有漲的道理,不必擔心。
12月17日,寶能集團發布聲明,回擊王石質疑,稱“寶能集團一直恪守法律,相信市場的力量”。萬科在昨天午間發布公告緊急停牌。12月18日晚間,寶能集團再度發聲五問王石,還奉勸管理層“把更多的精力關注于工作本身”。
萬科啟動“毒丸計劃”成本高懸,勝敗如何但危如累卵
昨日停牌后,萬科或已展開一系列狙擊行動。王石已帶領萬科一眾管理層奔赴香港,萬科總裁郁亮已親赴華潤置地商談,這疑似是萬科啟動“毒丸計劃”的開端。
如果萬科啟動“毒丸計劃”進行定向增發,發行價格參照停牌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來確定增發價格,參與對象相對于二級市場的直接增持,持股的成本相對低廉,非常有利于萬科直接狙擊寶能的進攻。
但是,“毒丸計劃”被觸發以后呢?這一計劃是兩敗俱傷,有利的是持股者,對萬科或收購者均不是好結果,只落地公司臃腫不堪。萬科反對收購,讓所有股東均有機會買進新股,而且需要大量持股,這使得公司運營成本大大增加,從而是一個如牛負重的公司在所難免。
任何事不可做絕,話說過頭當心閃了腰
我們寄希望安邦系伸出援手,但是不知是援萬科還是寶能,在我看來,如果安邦系出手,可能還是寶能的大一點。
謹慎一點,任何事不可做絕,話說過頭當心閃了腰,萬科和寶能皆如此。唯一好運的是,杠桿收購,對老板來說,確實不算好事,但是對眾多持股者,確實是天大的好事,股價從14元一股扶搖直上到19元多一股,何不買賣股票,若等塵埃落定,股份復原,又要嘆惜一陣,只顧看,忘記了買賣如何?
作者李開發,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資格05107號,歷任國務院國資委官員、國企改革政策咨詢人員,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做過嘉賓,在人民日報、人民網(603000,股吧)強國論壇做過嘉賓,發表過評論文章數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