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五礦攜手中冶下了一盤怎樣的棋
來源: 發布時間:2015-12-09 11:06:47

五礦攜手中冶下了一盤怎樣的棋?

中國兩家冶金輔業領域的巨頭企業在8日共同宣布實施戰略重組,這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合并后中國有望新增一家排名前一百名以內的世界級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由是,國務院國資委所監管的中央企業也減少到了108家。

在當天下午召開的戰略重組專項溝通會上,五礦集團總會計師沈翎將兩家企業的戰略重組比作兄弟企業的深度合作,而且貫徹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市場化方向。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兆祥則透露,雙方戰略重組將致力于打造一家世界領先的金屬礦業集團。

按照戰略重組專項溝通會所披露的情況,在戰略重組的國資委批準之后,未來會分三個階段進行融合,可能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第一個階段是戰略和管理體系的融合,兩家企業計劃在明年能完成這一步的整合目標;第二階段是企業管控以及主要業務上的融合,這是雙方整合第二年的任務;第三階段是其他業務領域的進一步整合。

事實上,打造世界領先的金屬礦業集團的目標,這兩家央企不僅能想得到,也應該能做得到。

五礦集團和中冶集團都脫胎于新中國的冶金工業。五礦集團成立于1950年,總部位于北京,曾長期發揮中國金屬礦產品進出口主渠道的作用。而中冶集團曾是新中國最早一支鋼鐵工業建設力量,是中國鋼鐵工業的開拓者和主力軍。從1948年投身“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鞍鋼的建設,到建設武鋼、包鋼、太鋼、攀鋼、寶鋼等,中冶集團先后承擔了國內幾乎所有大中型鋼鐵企業主要生產設施的規劃、勘察、設計和建設工程,是構筑新中國“鋼筋鐵骨”的奠基者。

轉入新世紀,這兩家同冶金相關的企業都成長為了世界級的企業巨人。五礦集團逐步確立了“中國最具優勢的有色金屬資源商、中國最大的鐵礦資源供應商、中國最大的鋼鐵產品流通服務商”的地位,其海外機構遍布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一家國際化的礦業公司,也代表了全球資源市場上的“中國聲音”。2014年,五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227.57億元,位列世界500強第198位,其中在金屬類企業中排名第4位。

中冶集團則是全球最大最強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也是國家確定的重點資源類企業之一,2015年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居第326位,在ENR發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強”排名中位居第10位。

可以說,五礦集團和中冶集團分別占據了冶金行業原材料和設計建設運營這兩端,基本上涵蓋了冶金輔業的全部業務。除了鐵礦石資源外,五礦有稀土,中冶涉銅鎳鋅,兩家都擁有資源領域,也都有房地產板塊。所以,整合做長產業鏈是這兩家企業戰略重組后所形成的直接效果。

但從長遠來看,橫亙在兩家企業面前的不只是簡單疊加,而是如何解決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問題。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直線下滑和國內冶金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兩家企業在當前都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極大挑戰。

今年,五礦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五礦發展與五礦稀土的三季報均出現虧損。其中,由于匯兌損失和五礦營鋼經營遇難,五礦發展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531.65億元,同比下降51.54%;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9.21億元,同比下降621.16%;由于稀土價格快速下滑,五礦稀土在前三季度公司凈利虧損7223萬。

中冶集團雖然也受到了冶金行業和資源行業不景氣的影響,中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中冶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7.08億元,同比下降 7.78%,但受益于降息帶來的財務費用下降,鐵腕清理“兩金”的節支效果,以及環保、交通、房建、主題公園等非冶金業務漸成經營主力的轉型舉措,2015年1~10月份,中國中冶累計新簽合同額人民幣3035.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7%。前三季度,中冶集團更是以26%的凈利潤增長率領先同類中央企業。關于如何長遠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冶仍在探索。

共同面對轉型的壓力,兩家企業的重組要達到1+1大于2的效果,一看勢,二看略。

勢,是中國“新常態”下的發展之勢。作為全球唯一的兩個GDP達到10萬億級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對資產性產品仍有源源不斷的龐大需求。以長期之需作為發力之點,資源性行業在遠期仍有勃勃生機。正如沈翎在戰略重組專項溝通會上所言,雖然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場處于調整之中,但保障國家資源的重要性不會因為市場價格調整而改變。

略,則是雙方資源的深度整合下要有效開拓新的市場。

一方面,經過60多年的耕耘,五礦集團建立了龐大的海外網絡,有一批國際化的人才和廣泛的海外關系網絡,這本身即是獨家優勢也是穩固的競爭壁壘。借助五礦集團的海外優勢和成熟的金融運作能力,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主力軍之一的中冶集團在利用傳統優勢開拓開外市場時有望獲得長足的動力。

另一方面,中冶集團不是一家簡單的基礎建設公司,而是一家有著技術血統的研究設計企業。截至今年9月底,中冶集團累計有效專利已突破15000件,達到15585件,其中發明專利為3350件,在國資委所監管央企中排名第四,保持了穩定快速的增長。這些專利廣泛覆蓋到“先進制造、3D打印、互聯網+”,比如原來的冶金技術技術就被用于開發萬億級的地下管廊市場,污水處理、廢氣治理、環保熱電可以被用來開發萬億級的環保市場,所以龐大的技術儲備提供了為五礦集團開拓國內新興市場和新興領域的基礎。

目前,兩家企業之間主營板塊沒有過多重合的特點有望降低兩家融合的難度,兩至三年的融合期也給雙方戰略協同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按照以往的央企重組規律,其間可能會涉及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和板塊融合,甚至不排除出現上市公司資源的調整,最終整合的效果還要依賴雙方能否齊心協力共同努力。

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