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財經上海11月16日電(記者李榮)在16日開幕的第五屆長三角科交會上,《2022長三角41城市創新生態指數報告》發布,對滬蘇浙皖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情況以及創新生態培育進展進行了專業評價。
據介紹,長三角創新生態指數指標體系由創新資源、創新產出、產業潛力和環境支撐4個一級指標、12項二級指標和30項三級指標構成。2022版《指數報告》顯示,相較于2021年,整體水平上升7.47%,反映了長三角區域創新資源不斷集聚,產生更多高質量創新成果,為產業發展積蓄動力,最終為提升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的能級提供支撐。
根據2022版《指數報告》,綜合得分前十的城市依次為上海、蘇州、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無錫、常州、嘉興和揚州。
蘇州憑借大力引進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際頂尖人才,尤其是在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發展上集中資源、集聚力量,首次超越南京、杭州,自2021年的第四位躍升至2022年的第二位。南京、杭州則更加注重全面均衡發展,分別在生態環境支撐和生態產業潛力兩個指標中位列前茅。
據分析,綜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省會城市及重點城市,基本上形成了近滬城市組團、南京-合肥城市組團及浙北城市組團,組團空間形態同時跨越G60科創走廊與G42高端智能制造業走廊,形成共生共融的發展態勢。
后發城市的創新潛力大。在2022年發布的榜單中,安徽省蕪湖市4個一級指標中,生態創新資源提升幅度高達24.6%,生態環境支撐提升幅度達20.4%,顯示出蕪湖加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廊九城”之后,實現了外部創新生態的資源、能力的導入。更多的科技創新活動嵌入了G60合作和發展中,尤其是九城之間的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為蕪湖創新生態優化帶來了新生力量。
在2022版《指數報告》中,安徽蚌埠、江蘇鹽城、江蘇鎮江也分別在生態環境支撐、生態產業潛力、生態創新資源等維度獲得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