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張斯文)近年來,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作用愈發凸顯。產業數字化繼續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業內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各個產業數字化的過程。數字經濟或將成為未來主導的經濟形態,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而“數實融合”是數字化下半場的必然趨勢,本質上是從價值鏈的部分環節到全價值鏈的數字化進程。
“數實融合”促進數據更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數字技術從一開始就是和實體結合的。沒有“數實融合”,數據發展不起來。實踐中,數字經濟與生產過程結合呈現幾個顯著特征:一是信息密度空前增加;二是“數實融合”上一階段是消費,下一階段進入生產;三是深度學習、區塊鏈技術等在“數實融合”中的作用越來越強。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看來,數字經濟會成為未來主導的經濟形態,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各個產業數字化的過程。
“我們現在就應當瞄準數字化,推動數字化。我們國家的數字化程度已經接近40%,我們要像衡量工業革命一樣衡量今天的數字化?!眲⑸邢Uf,“以數字化為主導,以工業化為基礎,抓住目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將各個產業抓緊切換到數字化軌道。”
有助于小微企業轉型創新
業內人士認為,“數實融合”的時代實際上是可以讓中小微企業有競爭力的時代。傳統工業革命要追求規模化、標準化,小企業競爭力非常有限。而“數實融合”時代會產生大量的共生。
“我們觀察到很多的新個體,會和平臺共生,所以有很多新物種的崛起。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是有可能讓小而美有競爭力,這種小而美是需要環境的滋養和支持的,這種小而美是可以和平臺共生和發展的,這是‘數實融合’跟以前的工業革命不一樣的特點。”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陳龍此前表示。
“用數字技術去幫助小微企業,去賦能他們,生意一開始從交易入手,尋找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陳龍說,“隨著整個價值鏈的數字化,它會更延展,我們一直在做‘數實融合’這件事情。不只是自己要做‘數實融合’新實體經濟的企業,同時也要幫助盡可能多的實體企業成功轉型創新?!?/p>
數字經濟是分階段的,是漸進式的。最早是通過媒體、搜索、社交、電商這樣的環節,在新的場景逐漸實現數字化。
在陳龍看來,當前正在發生的是整個價值鏈的數字化,表現在企業外部,是從研發、設計、制造、營銷、品牌以及消費者的決策,都在數字化,是整個價值鏈環節的數字化轉型;而表現在企業內部,是基于信息獲取和流轉帶來的協同、組織模式和決策模式的改變?!斑@是數字經濟進程的一個必然趨勢?!?/p>
制造業數字化有待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的應用,在如電商、物流、廣告等領域走得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比較滯后的是制造業數字化。
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這其中就有硬件問題,比如工業互聯網要萬物互聯,每一個物上都得有一個傳感器,成本收益是現在很多企業討論的問題。
在樊綱看來,數字化改造在一定意義上是整個企業結構、企業構架、組織形式的大改變,數字科技企業能否提供成本較低的解決方案,是制造業企業能否成功實現數字化、積極實現數字化的重要因素。
“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狈V說,“生產性服務業有更大的發展,能為更多企業發展更好地服務,不僅為本國企業服務也為更多國外企業服務。我們搞數字技術就是生產性服務業,就是要服務制造業,服務實體經濟?!?/p>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當前數字經濟對于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最近,我們通過研究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從2012年到2018年,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了75%。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要靠創新,而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是支持創新的重要力量?!?/p>
“把數字技術應用到將來的制造企業,可能使得勞動分工變得越來越細化。”黃益平說,“如果我們市場的交易成本能夠大幅度降低,實際上每一家企業可以變得更加專業化。同時,市場交易成本可以降低,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這是產業互聯網可能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巨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