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驕陽似火,甘肅農墾集團5萬余畝小麥迎來豐收季。從隴東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農墾的廣袤田野上,金色麥浪翻滾,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搶抓晴好天氣,多措并舉“虎口奪糧”,大型收割機、運糧車來回穿梭,確保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今年以來,甘肅農墾集團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穩面積、增產量、提質量”的目標,采取各項措施,在良種、農技、農藝等領域持續發力,穩步擴大小麥種植面積,扎實推進小麥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積極化解高溫干旱等不利影響,有效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了糧食安全。
夏糧豐收到手,離不開機械化助力。在金昌農場的6000畝小麥種植基地里,收割機列隊穿梭,伴隨著轟隆聲,黃澄澄的麥粒傾瀉而出。為保障小麥收獲工作及時展開,農場今年共投入小麥收獲機械14臺套,大大提高了麥收進度和效率。同時,農場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積極推廣滴灌小麥,最高單產達到600公斤。
位于疏勒河畔的小宛農場,金色麥浪翻滾,豐收的喜悅讓四分場黨支部書記焦自虎的笑容越發燦爛,“我們四分場今年收復撂荒地種了237.4畝小麥,之前人工割麥一畝地需要兩三天,現在利用聯合收割機十來分鐘就可以輕松收割一畝地,機械作業不僅減輕了我們收割的負擔,還有效降低了小麥的撒落浪費。”小宛農場今年共種植小麥5543畝,預計可生產小麥2000多噸。為確保糧食顆粒歸倉,農場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切實加強農機調度,備足供需物資,做好氣象預報工作,動態跟蹤麥收進度,目前小麥收獲已接近尾聲。
亞盛張掖分公司組織領導干部、相關部室管理人員及分場負責人深入麥收一線,為夏收工作提供各項服務,積極聯系農機設備、協調田間機修工作,全方位保障1490畝小麥收割順利進行。
今年,亞盛黃花分公司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培育糧食產業,全場種植小麥1.1萬畝,已于近期開鐮收割。金黃色的麥田里,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麥浪中來回穿梭,顆顆飽滿的麥粒噴涌而出,一片豐收繁忙景象。
而在距離黃花分公司20多公里外的亞盛飲馬分公司,3300畝小麥收獲也正在火熱進行。作為中儲糧酒泉中心糧庫合作的原種種植基地,分公司種植生產的小麥主要銷往該糧庫,在確保職工群眾種植收益的同時,也為保障國家和甘肅省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糧食要增產,良種是關鍵。近日,亞盛平涼農業分公司引進試種的300畝優質冬小麥新品種“普冰151”已完成收獲。根據收獲情況來看,該品種小麥籽粒飽滿、色澤鮮艷、成熟度極佳,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創公司旱地冬小麥種植歷史紀錄,畝收入和凈利潤均創新高。
在甘肅農墾良種公司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里,3000畝小麥良種收獲工作已全面展開。據了解,該公司繁育品種主要有寧春11號、寧春51號、寧春39號、寧春55號、永良15號、永良4號等,今年由于各項管理措施到位,繁育田長勢喜人,所有品種表現良好,平均單產可達400公斤,所生產的小麥良種供種區域輻射甘肅、新疆、內蒙、寧夏等多個省份。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豐收的果實。當前,甘肅農墾集團小麥收獲任務已過半,預計可生產優質小麥2萬噸左右,根據收獲情況來看,小麥量質齊增,“豐收答卷”成色十足。下一步,甘肅農墾集團將進一步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多措并舉把好糧食安全生產關,一季接一季、一環扣一環,努力爭取秋糧好收成。
來源:甘肅省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