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半個月,又有機構叫停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以下簡稱“定增”)事項。8月7日,華鑫股份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會會議于當日審議通過了《公司關于終止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并撤回申請文件的議案》,同意終止2022年度定增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資料圖片)
據悉,2022年12月23日,華鑫股份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并在2023年3月21日獲上交所受理。不過,4月7日,華鑫股份公告其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關于上海華鑫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同時表示,公司按照審核問詢函的要求,會同相關中介機構對審核問詢函所列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和逐項落實,并針對融資必要性、經營情況等問題進行了回復。
另據華鑫股份4月19日公布的定增募集說明書顯示,上述終止的定增項目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向華鑫證券增資,在對華鑫證券增資后,華鑫證券對資金的主要用途是擴大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積極發展自營業務、加大信息化系統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
針對此次終止定增的具體原因以及后續有無其他定增計劃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華鑫股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在前述公告中,華鑫股份表示,終止定增事項并撤回相關申請文件是經公司、中介機構等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審慎分析作出的決策,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與穩定發展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無獨有偶,僅半個月前,中原證券也宣布其不超過70億元定增項目終止。7月22日,中原證券發布公告表示,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并統籌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后決定終止定增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過往公告顯示,中原證券曾于2022年4月30日首次發布定增預案公告,并在后續先后3次經監管問詢,但最終仍以主動撤回告終。
除上述情況外,財達證券、南京證券也在年內相繼調整定增方案,就調整原因,上述券商均公告表示是為響應中國證監會關于證券公司“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的倡導,公司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發展戰略規劃等進行調整。
同期,更有券商下調擬募集資金總額,今年6月,經監管三輪審核問詢的國聯證券宣布將此前擬定的募集資金總額從不超過70億元調整為不超過50億元。
整體來看,2023年以來券商實施定增確實有點“難”。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首次預案公告日看,年初以來,截至8月8日,浙商證券、天風證券、南京證券、錦龍股份、中泰證券5家券商及券商母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其中浙商證券募集資金總額為不超過80億元,成為年初以來擬定增募集資金總額最大的券商。
不過,截至當前,2023年公布預案的券商均未有定增項目落地,于2022年11月獲批的國海證券定增項目也暫無進度。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已有國金證券、長城證券的定增項目發行落地,實際募集資金總額分別為58.17億元、76.16億元。
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表示,券商對資金的需求較為常態化,而券商融資一般包括股權融資及債權融資,券商一般也會根據市場情況選擇融資方式。券商在融資時主要考慮成本以及融資效率,當前市場環境不算強勁,部分投資者對券商收益可能持觀望態度,此時股權融資風險溢價可能會較高,導致股權融資成本較高。而同期,國債收益率、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均有下行,上述背景下,券商可能更傾向于增加債權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