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8日下午,理想汽車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本季理想實現營收286.5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的272.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7.3億元增長228.1%,較23Q1的187.9億元增長52.5%。Q2實現凈利潤23.1億元,為史上最佳盈利水平,上年同期為虧損6.41億元。本季累計交付汽車86533輛,創下歷史新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展望第三季度,理想預計,交付量將達到10-10.3萬輛。
財報發布后,理想董事長兼CEO李想等高管出席了隨后召開的電話會議,對財報進行了解讀,并回答了分析師提問。李想表示,三季度的銷量指引,已經是目前產能的極限,預計四季度產能提升后月交付突破4萬“沒有任何問題”。此外,他還稱,理想有信心挑戰BBA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明年有望成為中國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Q1:三季度交付指引為何無法突破瓶頸,僅在10萬輛-10.3萬輛(月均 3.33 萬—3.43 萬輛)
A:目前常州有兩條產線生產L7、L8和L9等車型,最大月產能為5萬臺,主要的瓶頸在于零部件供應。
對此,理想已于二季度制定了相關零部件的提升策略和規劃,不過零件的產線和工裝調試、驗證還需要一段時間。此外,理想針對明后年的產能,也提前進行了規劃與籌備。
Q2:自動駕駛技術進展如何?到什么時候消費者可以在買車的時候直接體驗到自動駕駛?
A:我們還會按照之前既定的計劃分批進行開放,開放邏輯跟順序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當地理想汽車的保有量。量越多,行駛里程數越多,和自動駕駛相關的測試數據就會多,這個城市就有可能更早的開放出來。
另外,也會取決于在這個城市當中復雜路況的完成情況。我們現在已經開放了一些招募用戶,隨著這些招募用戶的加入,我們開放的城市會逐漸增加,目前總體來開發和測試的進展順利。
基于大模型全面落地智能駕駛,我們有信心在明年能夠把城市和高速NOA全部進行打通,全程開放。
目前研發和測試還是在進行。
Q3: 理想目前在大型家用30萬以上的區間領先的,如果明年潛在的產品要投放在20-30萬元的價格區間,會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到時候會怎么去做產品的差異化、保持競爭力?
A:我們對理想L6的產品力非常有信心的,相信L6會成為理想L系列里邊單月銷量最高的車型。最關鍵的一點其實還是堅持我們的競爭力,所以它一定是同價位家庭用戶絕對首選的產品。
Q4:關于人工智能Mind GPT最新進展
A: 關于我們在6月家庭科技日發布的自然認知大模型Mind GPT,從研發上來說,我們已經具備了全棧研發的資源和能力,從研發整個結構上來說是分為四個部分:數據、大模型訓練、算法評估和安全,以及應用交付。
在大模型訓練算法流程方面,我們和行業主流是一致的,包含模型訓練等。為了確保Mind GPT知識的準確性和個性化的能力,我們還增加了搜索和推薦的資源與能力。
目前第一個版本我們采用了160億個參數,基于自研模型,可以更好貼合我們的用戶,提升對話式交互的效果。最終會形成一系列產品,可以讓理想同學成為用戶的家庭成員,也可以成為車輛的專家或者是因材施教的老師。
我們在9月會分享更加詳細的Mind GPT的進展,目前已經啟動了公司內部測試,測試通過之后會通過進行更大范圍的測試。
Q5: MEGA車型的未來展望如何?目前可比的車型是極氪009,大約每月2000臺,不知道MEGA是否也會有類似的銷量?
A:然后關于MEGA的銷量目標,我們有信心MEGA成為價格50萬以上銷量第一的產品,不分能源形式,也不分車身形式。就跟我們今天看到L7和L8車型也已經在同等車型中取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一樣。
明年我們會發布四款新車,其中包括一款增程的SUV和三款純電車型,這還不包含MEGA。具體的產品信息我們會通過發布會和大家溝通。
Q6: 關于毛利率,全年的指引還是在20%,那么對毛利率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A:我們將持續不斷地努力提高我們的毛利率到25%的水平。
Q7:理想汽車的城市NOA計劃落地100座城市,有什么挑戰?
A:我們會分批來開放,并不在今年年底全部一下子開放,但是我們在100座城市落地NOA的計劃沒變。
相對于競爭對手,我們在算法方面是有優勢的,一方面我們是通過創新的網絡時時去感知復雜的道路的結構,然后通過網絡識別。和競爭對手相比,我們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我們擁有最大規模的智能駕駛車隊,以及國內最多的訓練的數據,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實現數據和算法的不斷迭代,這是我們的絕對優勢。
Q8: 門店已經開了超過300家,覆蓋全國120個城市。未來在門店方面,有什么計劃?門店為什么能快速擴張?未來的豪車,會下沉到什么程度?
A:好的產品和好的自營銷售渠道,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在我們內部,我們對自己有比較高的要求,營業6個月以上的店面要實現每個店每個月平均完成100輛以上的訂單量,所以我們既注意門店的效率,也不會過于關注短期的表現而忽視了長期對整個門店的建設和投資。
在明年和后年,我們會有多款車型推向市場。因此,我們還會開更多門店。目前開店的方式、邏輯,還有用戶群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奧秘。因為像奔馳、寶馬、奧迪這樣的品牌,已經把應該到什么樣級別的城市應該開多少家店,驗證得非常清楚了。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不需要另起爐灶,其實我們基本上就是遵循奔馳、寶馬、奧迪的開店數量和開店邏輯,來實現我們銷量的支撐。
Q9:現在5C的充電站已經有超過30個,有沒有一個短期的目標,另外相關的資本開支有多少?
A:2023年我們將完成超過300個,主要覆蓋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四大經濟帶。在2025年將超過3000座,覆蓋超過90%高速路里程和城市,我覺得我們會在保證健康運營和自由現金流的前提下,完成充電充電樁的布局,因為對我們的財務壓力還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我們的整個經營策略主要就是在高速上,這些都是自建自營的。在城市里我們會選擇和代理商合作的模式來加速城市內部的布局。
Q10:研發投入占比大,未來由于自動駕駛等技術,是否會投入更多研發費用?
A:我們會繼續在這方面投入,只要我們認為有必要投入。
編輯/jay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