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16日訊(記者 魏國旭)在一季度營收錄得下滑后,順豐控股準備出售曾經寄予厚望的豐網速運業務。
5月12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豐網控股擬以11.83億元向極兔速遞下屬子公司深圳極兔供應鏈有限公司轉讓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豐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網信息”)100%股權,豐網信息持有順豐加盟模式經濟型電商快遞的運營主體深圳豐網速運100%股權。
(相關資料圖)
擬出售旗下加盟品牌
資料顯示,豐網速運成立于2020年,同年6月獲得《全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與順豐的中高端和直營標簽相差異,豐網定位“經濟型快遞品牌”,定價在5元以下,聚焦中低端主體電商市場,主打加盟制,彼時有業內消息稱,豐網在某些市的加盟費已經炒到50萬元。
2020年年報中,順豐控股曾表示,針對中高端電商市場,順豐以直營優勢,全面提升電商件時效及競爭力,提升客戶體驗。針對中低端電商市場,以加盟制網絡的運營模式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逐步擴大下沉市場份額,推動產能快速爬坡,降本增效。
以豐網品牌入局,順豐控股也是看中了電商市場的份額。在2020年的業績會上,順豐控股董事長、總經理王衛曾表示,會開展雙品牌(特惠+豐網)運營,通過品牌、服務、科技等能力做出差異化優勢,繼續在經濟型電商快遞市場獲取更多份額。
但豐網業務沒能成為新增長點,反而拖累了業績。出售公告顯示,2022年度,豐網的營業收入為32.75億元,期末凈虧損7.47億元,凈資產為-12.67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豐網的凈資產為-14億元,單季度營收6.9億元,虧損1.43億元。
同期順豐控股的年報和一季報顯示,公司2022財年營收增長29.1%至2675億元,歸母凈利潤增長44.6%至61.7億元;一季度營收下滑3.07%,為610.48億元,凈利潤17.2億元。
國海證券指出:由于豐網速運業務虧損大,出售后反而利好公司業績。順豐控股則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可以更聚焦國內中高端快遞、國際快遞、全球供應鏈服務、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等核心業務的發展。
中高端產品面對挑戰
一直以來,“直營”和“中高端”始終是順豐控股的標簽。如招商證券研報指出,順豐上市以來經歷多次陣痛期,但公司堅定直營化發展道路,且判斷中高端時效及電商快遞業務的復蘇將使得順豐控股的時效以及經濟業務充分受益。
在“向下”的嘗試受挫后,出售豐網重新聚焦中高端的順豐控股將面臨其他品牌“向上”的挑戰。以“同城半日達”為例,2022年該產品上線,5月4日,順豐官方宣布該產品已擴展至全國80余城,實現全國重點大型城市100%覆蓋,并表示將繼續擴大覆蓋范圍。
京東和菜鳥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3月菜鳥聯合天貓超市宣布杭州半日達上線,5月4日,雙方將推出的半日達服務再開七城,包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東莞、惠州和佛山等,預計年底將實現千萬人口級別以上的城市全覆蓋。京東物流則在4月推出創新業務“云倉達”,為O2O非即時需求訂單提供半日達履約方案。
此外,三通一達也推出了“韻達特快”“星航時效件”等即日達、次晨達產品,沖擊高端時效件市場。有分析指出,競爭對手的沖擊正在蠶食順豐在中高端產品線上構筑的競爭優勢“護城河”,如何鞏固優勢、彌補短板,突破發展瓶頸是對順豐的嚴峻考驗。
同時,順豐控股本月初還因處理外包員工猝死事件中撇清責任登上熱搜。在年報中,順豐控股已將外包成本主要拆分為人工和運力兩類,并分別與職工薪酬、運輸成本合計。但公司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從業人員數量699474人,而年報中公司在職員工為162823人,其中存在約53萬人員差額。
對于此差額是否系外包員工形成,順豐控股并未回復記者的采訪。有人力資源從業者告訴記者,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大量使用外包員工,一方面是降本增效,可以在淡旺季解決用工成本問題,另一方面也為了規避工傷等用工風險;但也存在外包員工權益難以保障的問題,加之外包公司與企業之間的分工模糊,員工的安全、福利問題也難以得到完善的解決。
不過,在可持續發展報告中,順豐控股強調:“公司對各類靈活用工模式下的從業人員均一視同仁,與自有員工采取同樣的管理標準。順豐或第三方公司與所有臨時性員工均依法簽訂合同或協議,并按規定支付勞動報酬,且為臨時性員工購買雇主責任險(含意外)或工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