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11日訊(記者 胡朝輝 李冰巖)時隔半個月,近岸蛋白(688137.SH)“烏龍”年報事件不但沒有平息的跡象,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
(資料圖)
5月8日收市后發布的公告顯示,上交所已向近岸蛋白下發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公告雖未披露監管函的具體內容,但市場推測多半與公司此前披露的“烏龍”年報有關。
緊接著,近岸蛋白又發布了《關于高級管理人員辭職的公告》。公告稱,因個人原因,張錚先生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公告中盡管未提及“烏龍”年報事件,但是時間上如此巧合同樣令市場多了幾分猜測。
4月27日凌晨,剛剛在科創板掛牌7個月的近岸蛋白披露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不知是由于不熟悉工作流程,還是工作人員馬虎大意,在這份年報中,多處重要數據表述僅以“XX”或者“—”的形式表示,而且還出現了多種特殊顏色(紅、黃、藍、紫)標記,甚至總共297頁的年報自260頁起的表格均為空白。
這份史無前例錯漏百出的年報因此被媒體稱作“烏龍”年報。
“烏龍”年報出臺后,盡管媒體和投資者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提出了質疑,但是近岸蛋白并沒有立即給出正式回應。
直到4月28日收市后,近岸蛋白才發布了《關于2022年年度報告的更正公告》。在公告中,近岸蛋白稱,“因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疏忽,將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錯誤版本提交上傳,導致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度報告》并非最終版本且差異較大”。
從“烏龍”年報出臺到更正公告發布之間相隔了兩個交易日。在這兩個交易日里,投資者在錯漏百出的年報影響下交易金額超過了1億元。
更令投資者不解的是,既然只是提交了年報錯誤版本,為何不能及時上傳正確版本?這其中到底還有多少隱情?
在國內某著名投資網站,有多名投資者發帖向近岸蛋白提出了質疑。更有投資者難掩憤怒,直接在上證易互動平臺向近岸蛋白發問。而近岸蛋白僅以更正公告內容做答,并未直接回復投資者相關質詢。
隨后,近岸蛋白又發布了2022年年報更正版。對照前后兩份年報,“烏龍”年報錯漏竟達1419項,其中包含了122項事實性差錯及1297項遺漏。
而這些錯誤卻被近岸蛋白概括為“差異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近岸蛋白主營業務為靶點及因子類蛋白,重組抗體,酶及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在上市之前,近岸蛋白經營業績增長迅速,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為38.37%、399.79%、90.11%,凈利增速分別為31.37%、1077.21%、79.42%。
但是,在公司上市后第一年,也就是2022年,其營收僅為2.65億元,同比下降了22.62%;歸母凈利潤0.90億元,同比下降39.32%。
截至5月11日,近岸蛋白以57.3元報收,距離106.19元的發行價已下跌了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