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28日訊(記者葉淺 樊鵬)近日,粵開證券經紀業務違規,被廣東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
警示函內容顯示,粵開證券存在以下違規問題:
一、內部合規檢查發現部分不具有基金從業資格的營銷人員、中后臺人員參與基金銷售活動問題,未按照內部規定開展合規問責,且個別分支機構中后臺人員仍有參與基金銷售問題。
(資料圖片)
二、基金銷售相關部門的合規風控人員不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三、長期未發現廣西分公司原負責人郭某任職期間在其他營利性機構兼職,且發現相關問題后未按照內部規定開展合規問責,分支機構未及時向屬地證監局報告。
上述合規問題指向粵開證券經紀業務和分支機構管理,而在不久前,粵開證券也因此連收浙江證監局兩份監管函。
2022年11月28日,粵開證券杭州分公司因存在不具備證券從業資格人員違規參與客戶營銷的情況,被浙江證監局采取監管談話措施。
同日,粵開證券金華雙龍南街證券營業部因為員工在從業期間,存在私自違規為客戶的融資活動提供中介、擔保或者其他便利的行為,被浙江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監管措施。
此外,粵開證券還因“勝通債”案于2022年1月7日被廣東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監管措施,由此案引起的投資人訴訟曾在2021年給粵開證券帶來高達1.93億的預計負債,而相關的訴訟仍在進展中。
在2022年半年報中,粵開證券表示將優化產品配置,以產品為核心滿足客戶財富管理需求,提出打造以流量矩陣為基礎、提升客戶獲得感的“財富管理引擎”。而在經紀業務在向財富管理轉的轉型過程中,產品銷售成了業務合規的“重災區”。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粵開證券擁有57家營業部和2家子公司。2021年經紀業務收入占比為32.02%,自營業務收入占比為24.72%,業務收入依賴經紀和自營業務較為明顯。
在經紀業務合規問題頻出的同時,自營業務也影響著粵開證券的業績表現。
2023年1月19日,粵開證券公告未經審計的2022年財報顯示,2022年粵開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8.17億元,同比下降25.25%,實現營業利潤6014萬元,同比下降78.49%。
其中,自營業務中的投資收益收入為6422萬元,同比下降70.23%,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虧損1439萬元,2022年為5178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在粵開證券獲批的50億定增計劃中,仍將投入13.5億元用于自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