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月22日,澎湃新聞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官網獲悉,《北京市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簡稱“2023年度供地計劃”)已于日前經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共同印發實施。
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190-3630公頃,與2022年基本持平。從用地結構看,安排產業用地480-520公頃(研發用地90公頃,工礦倉儲用地300公頃,商服用地90公頃,鄉村產業用地40公頃);住宅用地1060公頃(產權住宅用地800公頃,租賃住宅用地260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650公頃;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用地550公頃;特交水用地彈性預留450~850公頃。
在土地供應導向上,2023年度供地計劃顯示,要求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持租購并舉,加強供需雙向調節。充分發揮土地出讓收入在穩投資、促發展、保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同時,穩步提升租賃房空間供給質量,選址布局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和就業密集地區集中,實現從“住有所居”向“住更宜居”轉變,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重點通過新建、改建、人才公租房納統、市場房源、零散房源籌集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引導多主體、多渠道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按照要求,商品住宅用地供應依然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指出,2023年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在空間布局上,綜合考慮各圈層差異化區域發展特點合理布局供應地塊,堅持職住平衡,優先選擇位于“三城一區”范圍內、產業園區與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的用地。在供應節奏上,將分批次公布一定時間段內擬出讓的商品住宅用地清單,讓市場主體全面掌握土地供應狀況,為投資決策預留充足時間,結合市場實際采取“多頻少量”的方式適時發布出讓公告,保持供地節奏均衡、有序。
同時,繼續堅持不斷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和長效機制。按照總量“以需定供”、供應時序“前緊后松”的原則,對接各區租賃住宅用地需求,考慮“十四五”時期前兩年租賃住宅用地已供情況,統籌安排剩余三年供應規模。2023年安排租賃住宅用地供應指標為26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