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2月20日澎湃新聞報道,24歲的杭州女孩鄭靈華,曾因染粉色頭發在爺爺的病床前分享考上研究生的喜訊,而遭遇大規模網暴。近日,鄭靈華的朋友在社交平臺寫道,“我以為她出院后想斷開網絡世界清靜清靜,沒想到等來的是她父親的一通報喪電話……”
又一起令人心痛的網暴悲劇!近年來,類似悲劇不時發生,一次次暴露出網暴之惡。
梳理“粉發女孩”離世事件,不難看出有關網暴的兩大特征。一是事發突然。去年7月,在被保研后,鄭靈華在爺爺病床前記錄下和爺爺分享錄取通知書的瞬間。照片里,她留著粉色長發,初衷是希望畢業照上的自己明媚而鮮艷。然而,這竟引來鋪天蓋地的謾罵與侮辱,許多人針對其頭發顏色為其貼上了不少莫須有的標簽,還有人造謠他和爺爺是“老少戀”……二是維權艱難。遭遇無端網暴后,鄭靈華勇敢地站出來反擊網暴者。她收集、保存了各平臺上的網暴言論記錄,公證了上千條嚴重侮辱性的內容,要求平臺提供侵權人和網暴者的信息,為起訴網暴者做了充分準備,在接受采訪時,她表示,希望粉色頭發能成為一種抵抗網絡暴力的象征。盡管后來她患上了抑郁癥,仍竭盡全力充實振作:看病、考雅思、上健身課、和朋友聊天……
然而,這些抗爭和自救最終以悲劇告終。上千條謾罵與侮辱背后,是無數個難以定位的個人和營銷賬號,如何定性定責、如何賠償,司法實踐中仍面臨諸多難題。即便真的要對簿公堂,也往往面臨“法不責眾”的尷尬——能起訴的或許只是幾個大V,很難讓所有網暴者都付出應有的法律代價。
逝者已矣。鄭靈華曾總結出一些網暴者的共性——“有的是根本沒了解清楚事情全貌,有的是現實生活不如意、想借機發泄情緒,甚至有的是為了賺錢”。歸結起來,主要是“不明真相”和“別有用心”兩種。
對把網暴當作流量密碼的“別有用心”者,當然要通過法律途徑嚴懲不貸。在關于鄭靈華的熱門話題下,一些用戶甚至是帶“V”的專業寫手通過攻擊她引發罵戰,以此牟取流量賺錢。2022年的兩高報告均明確要嚴肅依法追究網絡誹謗、侮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司法機關該出手時必須出手,以典型案例推動社會治理,讓相關受害人少一些獨自擔當。
對眾多“不明真相”者,則需加強宣傳教育,讓更多人深刻認識到網暴的巨大殺傷力以及如果這種網絡歪風和氛圍不除,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哪怕在鄭靈華去世消息發布后,網上依然有“網暴致命是扯淡”之類的言論。這種認知,讓人不寒而栗。
毫無疑問,網絡已深度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復當年“拔了網線就能世界清靜”。同樣因網暴而死的劉學州,其舅媽曾說,一開始還覺得對網暴只要不理會就行了,可當她站出來為劉學州討公道后,她也被網暴包圍,不久后就患上抑郁癥,甚至為此丟了工作……
網暴之禍猛于虎,網絡世界的暴戾和傷害必須被遏制。面對一再發生的網暴悲劇,相關的法網、整治手段等須盡快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