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要因時因勢、有度有效優化防控措施,切實讓社會面慢下來,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和行業責任。
本輪疫情以來,北京連續兩天單日新增感染者破千。新國展輕癥方艙醫院目前已投入使用,用以不斷提升應對更大疫情的服務保障能力。
北京疫情發展呈快速上升態勢,目前正面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防控形勢,處于最關鍵最吃緊的時刻。
(相關資料圖)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每個環節都備受考驗。北京的疫情地區差異明顯,精準防疫要求區自為戰,“因地制宜”。
通過科學評估疫情形勢和社會面風險大小,各區分別制定防控方案,請企業積極配合調整寫字樓、辦公區到崗率,最大限度降低人員交叉感染的時空范圍。
與此同時,動態調整控制指標,直至疫情出現拐點。保證企事業單位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營運條件,避免一刀切、層層加碼而造成額外的防疫負擔。
防疫是全社會的聯防聯控、齊心協力。具體到社會面防控,依然要對廣大市民提出懇切的倡議。防疫需要每個人支持,也是為了每個人安全。
隨著病毒的變異,其特征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奧密克戎BF.7變異株是本輪疫情的主要毒株,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病毒傳代時間短。
自京外商貿城輸入病例以來,引發了養老院、工地、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聚集性疫情,進一步增加了阻隔難度,也給流調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為了不讓風險持續擴散,不少區向居民致信,希望大家兩點一線,周末宅一宅,靜一靜。外出做好防護,規范佩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不串門,減少流動。
提高防護意識,履行防疫責任,是嚴峻形勢下對每個居民的基本要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積極接種疫苗,盡快完成加強免疫,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精準的另一個層面,也是精準到人。從現實來看,最需要保護的群體,所擁有的保護屏障并不堅固。
據此前發布會披露,北京兩名重癥均未接種疫苗加強針。60歲及以上感染者免疫接種率偏低,80歲及以上感染者加強免疫接種率不足30%。
重點人群防疫成為重中之重。老年人自身要提高保護意識、防范意識,有老年人、孩子的家庭,保護好家中的老年人及患有基礎病的家人,讓薄弱環節不會成為防疫的短板,履行公共責任,以實際行動為社會分憂解難。
時間在變,病毒在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沒有變。常態化防控之于任何一座城市都不是易事,之于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更是難上加難,但再難也要堅持,再難也要精準。
二十條優化措施并不意味著放松,而是更加快速有效,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以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最大程度保護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