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16日訊(記者 鹿凱)近日,陸家嘴信托最新一輪增資獲批,其注冊資本增至104億元。而這標志著其成功躋身信托業“百億俱樂部”同時,行業頭尾差距進一步拉大。
經陸家嘴信托證實,其注冊資本金由90億元人民幣增至104億元人民幣申請,獲得青島銀保監局核準批復。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陸家嘴信托近1年多來第四次增資。2020年12月,陸家嘴信托以未分配利潤8億元轉增為注冊資本,將注冊資本由40億元增至48億元,各股東方持股比例保持不變;去年4月,又以未分配利潤9億元轉增為注冊資本,將注冊資本由48億元增至57億元;去年11月,陸家嘴信托注冊資本金由57億元人民幣增至90億元,股權結構不變。
【資料圖】
除陸家嘴信托外,截至發稿前,今年已有五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資,分別是中融信托、浙金信托、廈門信托和中誠信托。其中,中融信托以未分配利潤按照原持股比例增資26.68億元,排名今年增資首位,增資后,注冊資本為146.68億元。
中誠信托注冊資本增加了將近24億元,增資排名第二,增資后,注冊資本為48.50億元;陸家嘴信托14億元增資額排名第三;浙金信托注冊資本增加11.8億元,增資額排名第四;廈門信托注冊資本由人民幣37.5億元增至人民幣41.6億元,增資額排名第五。
同樣隨著陸家嘴信托增資完成,信托業注冊資本超過百億元的公司已達10家,分別重慶信托150億元、中融信托146.68億、五礦信托130.51億元、平安信托130億元、中信信托112.76億元、華潤信托110億元、建信信托105億元、陸家嘴信托104億元、昆侖信托102億元、興業信托100億元。
同時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青島嶗山區地方金融監管局2022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曾提出:“支持存量金融機構做大做強,積極推進陸家嘴信托增資至200億元。”這意味著陸家嘴信托注冊資本仍將有較大上升幅度,而這又將給信托行業帶來哪些影響,一位業內研究員對中國網財經表示,近些年信托業馬太效應越來越凸顯,這不僅體現在信托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及業績水平上,在注冊資本領域也愈發凸顯。
對于上述表現在信托業注冊資本的馬太效應產生原因,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向記者解釋道,目前行業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伴隨信托公司新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凈資本消耗將持續增加;而增資一方面可以提升資本水平,應對轉型壓力,優化信托公司業務結構;另一方面,符合監管層對加強信托公司風險防范與處置能力審慎要求;其補充道,同樣,對資本實力相對較弱的信托公司來說,也存在增資需求。
金融分析師廖鶴凱則表示,信托行業目前不存在頭部信托公司資產規模比拼,但是增資是這個行業未來長期的方向,目前增資主要是為滿足轉型發展和促進解決存量業務問題需要。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目前信托業68家信托公司總注冊資本約3309.93億元,最高為150億元,最低僅為3億元,頭尾相差近50倍。行業注冊資本平均數為48.68億元,明顯高于中位數40.15億元,這與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的中位數均明顯低于平均數,所反映出來的信托公司頭尾分化趨勢一致。對此帥國讓分析道,上述趨勢反映行業頭部集中效應仍在持續,行業分化情況明顯。未來行業分化可能會愈加顯著,市場出清是行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對信托業未來長久健康發展并沒有壞處。
另外,監管要求方面,2018年《資管新規》頒布,以及2020年《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進一步明確了各項業務與資本金的比例,對資本金規模提出更高要求。
“更大的資本金規模可以促進信托公司做大資產規模,高資產規模對信托公司來說可以提升規模效應,增強行業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信托行業發展在現階段有較強的補充資本金需求,獲得股東支持持續增資,可以顯著改善當下運營環境并拓展新業務轉型空間,以形成長遠行業競爭力。”廖鶴凱這樣對中國網財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