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20日訊(記者 王金瑞)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近期發布關于調整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的公告。除了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之外,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還包括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
關于調整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的原因,多家銀行在公告中提到,近期貴金屬市場波動加大,為保護投資者權益,防范市場風險。業內專家表示,商業銀行收緊貴金屬等業務,主要是為了降低交易活動的潛在風險,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多家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
(相關資料圖)
國際金價在今年3月創下高點,之后一路下跌,時至7月,金價圍繞1700美元/盎司附近波動,并創下近十個月價格新低。
另外,2022年7月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布的《關于做好近期市場風險控制工作的通知》提到,近期受國際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市場風險明顯加劇。上海黃金交易所提醒各會員單位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做細做好風險應急預案,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近期發布關于調整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的公告。2022年7月18日,建設銀行發布了關于該行賬戶貴金屬及雙向交易業務調整的公告。公告顯示,自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7:00起,暫停賬戶貴金屬業務黃金、白銀的買入、轉換交易及定投計劃的設置與變更;暫停賬戶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黃金、白銀的空頭開倉交易;已設置的賬戶黃金、賬戶白銀、賬戶鉑金定投計劃將自動終止。客戶相應業務原有持倉的賣出、空頭平倉及暫停交易前的有效委托掛單不受影響。
在此之前,2022年7月15日,工商銀行發布關于暫停賬戶黃金、賬戶白銀業務開倉交易的通告,該行將于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8:00起,暫停賬戶黃金、賬戶白銀業務開倉交易,客戶已設置且未成交的開倉掛單將自動失效,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這并非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第一次發布調整貴金屬交易業務的公告。7月4日,工商銀行公告表示,自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9:00起,暫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延期交收合約的開倉交易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買入交易,代理個人延期交收合約的平倉交易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賣出交易不受影響。
早在2022年6月2日,建設銀行發布該行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調整的公告,自北京時間2022年6月17日15:30起,暫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延期合約品種新開倉交易,平倉交易不受影響;現貨合約品種暫停買入交易,賣出交易不受影響。
除了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之外,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調整公告。
2022年6月7日,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將對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買賣業務進行調整,自2022年7月15日15點30分收市后起,關閉個人客戶延期合約開倉、現貨合約買入功能,延期合約平倉、現貨合約賣出功能不受影響,客戶出入金功能不受影響。
2022年5月5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表示,將對代理個人客戶貴金屬交易業務進行調整,包括2022年5月12日收盤后全渠道暫停代理個人客戶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現貨延期開倉和現貨實盤買入交易、上調Au(T+D)等合約保證金比例。
關于調整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的原因,多家銀行在公告中提到,近期貴金屬市場波動加大,投資風險加劇,為保護投資者權益,防范市場風險。
“考慮到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確定性較大,對于有持倉余額的客戶,建議您謹慎控制持倉規模,注意防控自身風險。”工商銀行公告稱。
專家:降低交易活動潛在風險
業內專家分析稱,結合以往案例,近期部分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主要還是出于防范潛在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關于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帶來的影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調整該項業務,一方面,導致部分相關業務新開戶受限,如調整手續費等近導致部分客戶交易成本上升等;另一方面,部分銀行根據市場形勢變化,采取暫時收緊措施,也是向市場釋放短期相關業務風險可能在加大。這將有助于為部分業務交易降溫。
“目前部分銀行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對相關交易業務進行調整,屬于正常業務調整,但并不意味著相關業務永遠關閉,預計在貴金屬市場行情趨于明朗情況下,部分銀行有望重新調整業務。”周茂華說道。
“近段時間來,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貴金屬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交易風險顯著上升。”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價格并非只漲不跌,不是一成不變的“避險工具”。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投資倉位,更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