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14日,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一連發布了五份風險提示書,分別為《關于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風險提示》、《關于數字金融安全隱患的風險提示》、《關于互聯網保險消費的風險提示》、《關于年輕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提示》、《關于規范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的風險提示》。
隨著銀行理財進入凈值化時代,理財產品凈值面臨波動風險,理財收益完全取決于實際投資結果,原有的預期收益率不復存在。
福建銀保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及時轉變理財觀念。二、謹慎選擇理財機構。近年來,部分不法機構未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批準,打著“投資管理公司”“財富管理公司”的名義,直接或間接開展理財業務,誘發非法集資風險;三、合理選擇理財產品。四、務必配合理財“雙錄”。
近年來,隨著數字金融業務蓬勃發展,互聯網保險產品因選擇性多、投保方便快捷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也出現了一些風險隱患。
福建銀保監局表示,消費者選擇互聯網保險產品時,應注意核實投保平臺的銷售資質,切忌盲目選擇導致上當受騙。消費者不要輕信互聯網保險產品“高息”宣傳,要認清保險的首要功能是風險保障,避免遭遇非法集資騙局。
“若發生消費糾紛【進入黑貓投訴】,可以通過保險機構客服熱線等官方渠道反映訴求,也可以通過調解或訴訟等方式解決糾紛問題。切勿通過網絡不法分子等‘代理維權’,避免個人信息泄露、資金受損、失去保險保障,甚至遭受詐騙的風險。”福建銀保監局提醒。
此外,福建銀保監局針對年輕金融消費者單獨發布一則風險提示,提醒年輕消費者樹立正確金融消費觀念,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理性量入為出,杜絕盲目攀比、過度透支信用額度。同時應通過提前財務規劃、堅持定期儲蓄等方法,適度合理消費,控制超前預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