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網
2007年下半年,我國首批4只QDII基金揚帆遠航。隨之而來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股市大跌,這4只QDII基金凈值遭到重挫。2020年11月,13年之后,第一批“出海”基金凈值終于全部回到面值之上。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DII基金總規模創出歷史新高,達到1229.28億元。QDII基金總數量已經達到168只,按投資領域可以分為19個類別。
雖然在公募基金超過17萬億元的體量中,QDII占比極低,但相較于13年前,我國QDII行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產品種類日趨豐富,成為不少投資者海外資產配置的有效工具。
首批“出海”QDII全部解套
2007年下半年,我國公募基金發行了首批4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選配置、華夏全球股票、嘉實海外中國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
彼時的A股市場正迎來一輪史無前例的大牛市,上證指數向著6000點一路進發,首批QDII基金因此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4只基金合計募集接近1200億元,其中,僅上投摩根亞太優勢一只基金便得到1163億元資金追捧,最終配售比例僅為25.8%。
不過,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QDII基金深陷全球股市劇烈震蕩的泥沼,基金凈值紛紛重挫60%到70%。此后,這四只基金便開始了漫長的回本之路。
2020年11月17日,南方全球精選配置、華夏全球股票、嘉實海外中國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的最新凈值分別為1.22元、1.295元、1.12元和1.018元,這意味著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部實現凈值翻紅。
4只QDII基金中,最早回本的是華夏全球股票基金,該基金于2017年8月回歸面值,成立至今收益率為29.5%;南方全球精選配置基金的凈值于2019年9月回到1元以上,成立至今收益率為22.77%;嘉實海外中國股票混合在今年7月回本,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12.1%;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也在今年11月回歸面值。
回顧過去13年,首批QDII基金出師不利,QDII基金的發展也一度降至冰點。2008年,全市場僅發行了5只QDII基金,募集總規模為50.53億份,相較于2007年的發行盛況幾乎是斷崖式下跌;而到了2009年,全年沒有一只QDII基金發行。
對于QDII基金發展初期規模增長緩慢的原因,滬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稱,除了全球金融危機這一客觀原因,從主觀上來看,當時境內公募基金行業缺乏國際投資人才和投資經驗,在投資上也過分倚重港股、中概股。
“可以看到,港股與A股市場呈現出極高的相關性,在產品設計和實際投資中過于倚重港股,會令QDII基金和A股基金一損俱損。此外,海外市場眾多,影響因素復雜,投資難度遠非A股單一市場所能比。要運作好一只QDII基金需要有高素質、有經驗的投資人才和投研團隊,境內公募基金人才儲備不足,也是QDII基金業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該人士補充說。
產品設計走向多元化
盡管在剛剛出海時曾遭多方詬病,過去13年間,我國公募行業不斷完善海外投資的投研力量,加強人才儲備,產品設計逐漸走向多元化,最終令QDII基金實現了“涅槃重生”。
自2010年開始,在海內外股市反彈助推下,QDII基金的發展重新步入正軌,發行數量和規模逐年上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DII基金總規模為1229.28億元,創下歷史最高規模。
據國金證券研報統計,當前披露業績的QDII基金總數量為168只(同一基金的不同幣種及份額合并計算),按投資領域可以分為19個類別。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投資港股以及中概股的產品,規模共計454億元,美股基金為146億元、債券基金為180億元。此外,還有投資于歐洲、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印度、越南等國家,以及能源、黃金、REITs、商品等產品。
從業績表現上來看,近幾年來,QDII基金也交上了較為滿意的答卷。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19日,共有接近40只QDII基金的漲幅超過30%,其中,南方香港成長、添富全球消費混合、富國藍籌精選股票、華夏新時代混合等基金的漲幅均在70%以上。2019年,QDII基金的表現也很亮眼,平均凈值漲幅為20.51%,上投摩根中國生物醫藥混合、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添富全球消費混合、華夏移動互聯混合等基金的全年漲幅均超過40%。
業績與規模雙雙增長的背后,是公募基金公司在海外投資業務上的不斷進取。過去數年,多家公募基金積極引進海歸投資人才,建立海外業務投研團隊,構建QDII基金產品線,有些公司甚至專門成立了境外投資部門。
以廣發基金為例,公司在2007成立國際業務部,將主動管理能力的培育拓展到海外市場。2010年,廣發基金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廣發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李耀柱、余昊等一批具有海外求學背景的投研人員開始在香港辦公。
“在這里,我們研究部的海外研究小組可以借鑒QFII的研究方法論,站在全球產業鏈的角度分析行業和企業的長期價值。同時,我們有內地研究團隊提供基本面支持,能夠掌握第一手的宏觀經濟、行業景氣度和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李耀柱稱。
北京一位QDII基金經理表示,在基金同質化現象嚴重且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海外業務無疑是境內公募基金發展的新方向。雖然由于海外投資人才相對匱乏、投資環境多變,QDII基金還受到很多制約,但從長遠來看,只要能把業績做好,海外市場未來有望成為公募業務新的增長點,這類產品仍然是境內公募基金發展的藍海。
加大QDII基金權益配置
13年沉浮,QDII基金逐步發展壯大的同時,市場也逐漸認識到QDII產品的意義所在,越來越多投資者將其作為多元化投資和海外資產配置的有效工具。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是資產配置的形象比喻,隨著單一市場風險的不斷積聚,全球化的分散投資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而QDII基金無疑是中小投資者低成本配置全球資產最為便利的渠道之一,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標的選擇。
展望未來,國金證券在最新發布的一份研報中建議投資者加大QDII基金的權益配置,一方面構建“美股+歐股+港股”的三維權益核心;另一方面將投資方位橫跨境內外的“科技+消費+醫藥”三維主題作為組合的權益類輔助部分,這樣既可捕捉新經濟行業的投資機會,也可作為多元化市場的風險分散手段。
對于美股市場,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在三季報中表示,當前美股估值處于歷史較高分位,指數的波動率伴隨選情的變化將會顯著抬升。美國經濟在信息技術、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領先優勢仍然很大,即便疫情反復,對上述領域的負面影響仍相對較小,以高科技和高成長為代表的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中長期仍將是現代科技創新進步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上投摩根歐洲動力策略股票基金經理張軍表示,歐洲股市在2020年第三季度內經歷了起伏波動,股票指數水平較上半年末基本持平。“展望后市,經濟處于自低點回升的階段,盡管復蘇之路充滿坎坷,但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經濟狀況正常化發展是大概率事件,我們也對此懷有信心。未來可能需要幾個季度的時間才能回到疫情前的狀態,在這期間,需要慢慢修復政府和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
張軍認為,在同樣屬于史無前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下,歐洲股票資產相較現金和國債仍然具備投資吸引力,因為經濟復蘇,企業盈利增長的前景依然可期。
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場整體低迷,但南向資金的凈流入總額卻創下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的歷年之最,多家機構也明確表達了對于港股后市的看好。華安香港精選股票基金表示,雖然疫情有所反復,但只要不會導致經濟重回停滯,宏觀環比復蘇的預期不變。疊加港股估值仍處于較低位置,后期港股存在估值修復行情。
“我們認為,香港市場的性價比仍有具有吸引力。近期眾多優質公司登陸香港市場進行首次上市,這些標的中部分公司具備長期的增長前景,也為香港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方香港成長靈活配置基金稱。
從投資主題來看,上投摩根中國世紀靈活配置混合基金表示,站在長周期角度,科技創新正帶來新興市場最好的投資時間窗口。基金在海外重點關注科技互聯網、教育、新能源汽車、醫療創新等產業,國內相對看好新興消費和服務業、光伏新能源行業、高端裝備制造業、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5G應用,以及代表中國經濟轉型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