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杏花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里,柳琴戲傳承人楊鳳云正和搭檔為村民們表演劇目《王小趕腳》。這個劇目輕松活潑,通過農村新媳婦雇驢、講價、騎驢等情節,展現魯南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
柳琴戲是山東省魯南地區傳統戲曲劇種,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篤圣”閔子騫的故里——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傳唱傳統戲曲已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長廊、鄉村大舞臺、集市等場所,傳承人在給村民帶來別樣演出和歡樂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農民尤其是年輕人投身到了家鄉聲音的傳承中。
在汪溝鎮,喜愛柳琴戲的村民聚在一起,往往一唱就是一下午,不僅打牌、賭博的人少了,鄰里間也更加和諧?!按謇锏奈拿鲗嵺`站提供場所,凡是有想學的,不論老幼我都免費教!”楊鳳云說。
據介紹,汪溝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發掘鄉土人才和民間藝術團,傳唱傳統戲曲,傳播傳統文化。目前,已成立鄉音劇團、閔子藝術團、明月天歌藝術團、沂蒙民間藝術團等10余個團體共800多人。他們以志愿服務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活動,讓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視聽文化大餐。鄉音劇團先后獲得了山東省“優秀文化團隊”、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臨沂市第八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暨民間藝術展“優秀展演獎”等多項榮譽。
“像柳琴戲一樣,溜山梆子、瑯琊剪紙等非遺項目,今年也紛紛加入文明實踐活動中,43個區級非遺傳承人、13個市級非遺傳承人、5個省級非遺傳承人成為蘭山區文明實踐變奏曲中的活躍音符。”蘭山區委宣傳部二級主任科員劉江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