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7日訊 (記者 賀建明)11月17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阿里地區脫貧攻堅成果情況。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阿里地區統籌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就業、生態補償、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會兜底等措施,整合人力、物力、財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以來,全地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6183戶23159人全部脫貧,7縣全部脫貧摘帽,139個貧困村(居)退出,貧困發生率從28.7%下降到零。”阿里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袁富國介紹說。
產業扶貧始終是阿里地區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重要舉措,通過全面落實利益聯結機制,提升運營產業項目的經濟效益,帶動了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目前85個完工產業項目中已投入運營75個,利益聯結13466人,直接帶動建檔立卡群眾7283人,年人均增收1400元。此外,阿里地區將就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根本出路,舉辦技能培訓班475期培訓20356人次,其中建檔立卡群眾8122人次;組織農牧民轉移就業38341人次,其中建檔立卡群眾12530人次、實現勞務創收3.14億元。
阿里地區還持續強化“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采取面對面、點對點集中宣講、開辦夜校、入戶走訪等形式大力宣傳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政策舉措,宣傳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加大扶志、扶智、扶勤、扶德力度,注重培育群眾主體意識,推動貧困群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我要發展”轉變,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當前,正處于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疊加期和歷史交匯期,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袁富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鄉村人居硬件環境建設,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積極適應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形勢轉變,分類確定需要取消的、接續的、完善的或強化的扶貧政策;圍繞農村全面振興,兼顧貧困村與非貧困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做好‘十四五’項目建設統籌規劃,為鄉村全面振興打好規劃基礎,讓廣大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