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高瓴發布《高瓴資本集團可持續性價值投資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回顧了高瓴自2005年成立以來圍繞“可持續性價值投資戰略”作出的探索與努力,以及為投資人、被投企業、員工、社區、環境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帶來的超越財務價值的積極社會影響。
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表示,“在投資實踐中,高瓴始終注重考量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因素。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投資機構不能囿于對短期超額收益的追求,而更應該目光長遠地從社會價值和影響力來判斷,力求為行業、社會帶來增量價值?!?
在考量財務回報之外,高瓴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納入投資評估決策中。圍繞“可持續性價值投資戰略”,高瓴主要覆蓋科技創新、生命健康、消費零售和企業服務等領域,為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創新資本解決方案。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高瓴業務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就投資了全球超過300家企業。在孵化優秀企業的同時,高瓴通過控股、新增投資或繼續跟進投資企業等方式,為社會提供超過32萬個就業崗位。
在可持續性價值投資戰略方面,高瓴通過資本、人才、運營、資源、技術等各種方式為企業全方位深度賦能,優化資源配置,為企業注入堅實的成長動力,在社會經濟領域培育和支持更多可持續性的商業發展模式,實現持續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在可持續性價值投資管理方面,高瓴一方面在投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終重視社會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并將其整合進投資流程,發掘投資機會,降低投資風險,提升投資價值;另一方面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科技賦能,促進被投企業蓬勃發展。
在可持續性價值投資創造方面,高瓴則把源自基礎科學、基礎科技的創新以全領域、深結合的方式運用于傳統行業,將黑科技、硬科技、原發科技與傳統產業相融合,為傳統行業賦能,改造傳統的運營模式,幫助傳統企業迅速轉型適應新經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高瓴擁有員工總數超過280人,來自于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針對員工的個人發展,高瓴通過打造貫穿員工職業全周期、全方位的成長體系為員工賦能,提升個人能力。與此同時,高度關注員工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在提供有競爭力的回報和福利同時,努力為員工提供健康體檢、商業保險和家庭關愛等全方位保障,持續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在業務發展之余,高瓴也積極履行作為投資機構的社會責任,持續為教育、科研、扶貧、藝術等領域的諸多公益慈善活動提供支持。2018年,高瓴成立了高瓴公益基金會,聚焦教育、科研、扶貧等領域的資助,通過專業化、機構化的運作,積極推動公益事業發展。
此外,高瓴還大力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為未來的科技創新儲備人才;捐贈并支持籌建國內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參與創辦未來論壇,并倡議設立中國首個由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高瓴第一時間組建應疫情應急專項小組,制定緊急預案與短期支持方案,并成立1000萬的專項抗疫基金。堅持履行投資機構的責任,與被投企業討論應急防控對策,竭力保障被投企業供應鏈與現金流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