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東做存量盤活最大的特點是退二優二,把工業拿回來還是做工業”,聯東U谷一位核心高管在亦莊總部的辦公室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如是說:”如果都退二進三,把地拿來去做了住宅、商業,就導致了城市的空心化”。
在談及盤活存量低效利用工業用地時,這位高管向記者表露了聯東U谷做城市更新業務的初心。
憑借17年的發展與沉淀,聯東U谷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產業園區運營服務商,專一園區發展,專注產業服務,連續九年雄居中國產業園區品牌價值排行榜的榜首。目前,聯東U谷的產業園區業務覆蓋60多個城市,投資運營產業園區超過260個,引進新興制造業和科技型企業超過12000家。
盤活存量用地、支撐產業升級 讓低效用地煥發新機
隨著二十多年的發展,增量市場已經日趨飽和,土地供應越來越少,房地產行業逐漸進入存量改造的市場。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健全和完善土地使用標準控制制度,一些地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日益顯現,加大城鎮低效土地的盤活力度,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支持低效用地開發利用顯得尤為迫切。
用聯東管理者的話來說,城市更新、工改工是到了城市的高級階段,城市土地紅線到了邊界,新增土地很少,存量土地都在小業主手里,債權、債務關系復雜,土地被耗著沒有產出,同時帶來了包括環保治理在內的諸多問題。
“這是一個高級領域,只有專業程度足夠高,才能做城市更新”。
“工改工”則是城市更新的主攻方向。所謂“工改工”,即盤活存量低效利用的工業用地,通過工業用地再開發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但這卻是地產領域最難的事情,是把城市更新和產業運營兩件事情疊加在一起的跨界整合,不僅是把存量的用地盤活起來,還要支撐起產業的升級。
與傳統制造業所需的生產廠房、現代服務業所需的寫字樓不同,目前大力規劃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資本投入、政策支持、配套服務等都有較高依存度,需要新型產業空間來助推其迅速發展。
而產業園區的本質則是快企業成長。具體來說就是產業定位要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空間形態要從低密度廠房向集約型城市綜合體轉變;園區功能要從單一生產功能向多元社區功能轉變;運營服務要從物業服務向產業運營增值轉變。
長期以來,聯東U谷積極參與各發達城市的“城市更新”、“工改工”,通過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再造產業平臺,重塑城市形象,導入新興產業,實現土地資源再利用,產業提檔再升級。
經過探索實踐,聯東集團在盤活低效工業用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打造了諸多成功案例。
將服務做透 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軟實力支撐
聯東U谷之所以能成功實現“工改工”這種高難度的跨界資源整合,源于其在產業園區領域的實力。
在與中國網財經的交流中,上述聯東U谷的高管特別強調了聯東的定位—純粹的產業服務商。“聯東是很專一的,我們就做純粹的產業園區,把重點的幾項服務做實、做透,做出亮點和特色,品牌自然就做出來了。”
從單純的園區開發到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服務公司,聯東U谷經歷了幾段不同的發展迭代過程。也正是經歷了多輪周期的成長和發展,聯東U谷不僅實現了品質園區的硬實力保障,更擁有了品質服務的軟實力支撐。
聯東U谷的核心高管告訴記者:”我們的優勢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把服務做透,做出亮點和特色”,他重點介紹了聯東U谷為入駐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員工餐廳和保障企業安全運營方面的優勢。
上述高管進一步介紹說,金融服務是聯東最大的亮點。聯東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打通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壁壘。
首先,銀行給中小企業放貸,存在評估難、風險大的現實問題。而入駐聯東U谷的企業,實際上已經由聯東進行過一輪嚴格篩選。用聯東U谷自己的話就是,政府把土地交給聯東,聯東把招商審核權還給政府。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銀行放貸的風險,提高了企業貸款的效率。
第二個問題是要解決銀行貸款需要抵押物的問題,企業將廠房抵押給銀行,聯東U谷在這個過程中給企業做劣后,解決了銀行抵押物難變現的后顧之憂。
第三個是貸后管理,聯東U谷的智慧園區管理系統能實時監控企業的運營指標,用水、用電等數據也能及時共享,企業運營的數據真實有保障,為金融機構解決了貸后管理的問題,聯東U谷也用自己的模式打通了銀行和企業的信任壁壘。
金融服務僅僅是聯東U谷龐大的產業服務生態體系中的一個縮影,在摸爬滾打中實踐出來的專注、專一、專業的發展路徑,以及有積淀、可持續、高品質的發展,最終成就了做多、做深、可持續發展的U谷模式。
對聯東U谷而言,產業服務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而是一門實打實的硬功夫,提供用心的服務,將服務做深、做透、做扎實,堅守“正念、利他”的價值觀,做產業正念正心,而利他、利政府、利社會才能更好地快速發展,聯東U谷正在引領產業服務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