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正式簽署,不僅誕生了全球最大的自貿區,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還建立了中日自貿關系,這是我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的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使我國與自貿伙伴的貿易覆蓋率由目前的28%提升到35%,這對于日本來說意味著什么?同時對于推動整個東亞區域經濟增長有什么作用?來看駐日本東京的總臺記者今早(11月16日)發回的報道。
日本各界高度關注并肯定協定正式簽署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日本社會近期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占據了這兩天日本媒體報道的重頭。日本媒體普遍認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涵蓋的參加國的GDP總量將大約占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區域貿易集團。在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全球經濟信心的背景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為日本等參加國乃至世界經濟注入動力,也推動自由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日本經濟獲新增長點 消費者獲更多實惠
目前,日本已經和東盟10國簽署過其他自貿協定,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也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框架下達成了協議,而此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日本與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和韓國締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日本經濟界關注關稅減免對具體產業將會產生哪些影響。根據日本廣播協會消息,中韓兩國都將在協定框架下分階段撤銷對大約90%日本工業制品設定的關稅,而目前中國對日本工業產品的撤銷關稅的比例大約在8%,韓國則大約在19%,可以說該協定將大幅推動日本工業產品出口到中國、韓國等。這對于日本來說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汽車零部件等日本優勢較大的行業,對華出口的部分產品將在協定生效之時直接降到零關稅。
另外,在農產品和食品等行業,日本國內市場近年趨于飽和,日本出口的海鮮、牛肉、日本酒等農副食品也將逐步降為零關稅,這對日本的相關產業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日本在進口方面,除了大米、牛肉、豬肉、乳制品等5項重要農產品之外,日本將對來自中國、韓國的大約五成農產品將逐步撤銷關稅,這也會讓日本消費者獲得更多實惠。
中日韓各領域合作將加強 推動產業發展
根據日本財務省2019年的統計,中國占到日本外貿份額的21%,韓國占到5%。對日本來說,中國和韓國都是重要的貿易伙伴,其中,中國目前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對于促進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將發揮重要作用,也必將推動東亞區域在科技、金融科技、醫療、環保、旅游等各方面開展合作,建立有效的供應鏈,形成產業布局戰略。日本學者認為,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政府現在正在積極推動數字化改革,而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處于領先水平,韓國對此也非常積極,此次協定簽署有助于推動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
除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之外,中日韓三國之間還在繼續進行自貿談判。作為東亞地區的三個主要經濟體,中日韓自貿協定的標準將更高。日本經濟界也期待開始于2002年的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能夠進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