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治療,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治療,占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讓中醫藥切實發揮半邊天作用
閱讀提示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中醫和西醫的本質區別,在于中醫背后的思想和核心,每一個朝代、每一次抗疫,中醫藥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給了世界醫學看待同樣一種疾病的不同思路和視角,中醫藥發揮出了特色優勢。
“黨的領導,毫無疑問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根本原因。這次疫情,中醫藥人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也得益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決策部署,這是全國中醫藥大會勝利召開以后面臨的一次大考。”11月11日下午,在人民政協報社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組織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暨抗疫實踐總結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感慨道。
“兩個90%”,彰顯中醫藥抗疫擔當
3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余艷紅發布了一組數據,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治療,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治療,占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在黃璐琦看來,“兩個90%”充分說明了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的實績。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回顧總結整個中醫藥在這次疫情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我們認為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對患者按照感冒、流感、新冠等不同疾病類型進行分層干預;二是對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發揮中醫藥主導作用,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發揮中西醫協同作用;三是在康復患者中發揮整體的調節作用,且整體改善率達70%;四是在預防中發揮獨特優勢作用;五是滿足民眾對傳統醫藥的需求?!秉S璐琦表示。
中醫藥的發展也應與時俱進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三藥三方’,就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最佳實踐?!睆V東省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表示,中醫藥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實有歷史的根源,每一個朝代、每一次抗疫,中醫藥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中醫藥不僅僅能治療新冠肺炎病毒的主癥,且對并發癥的治療也體現了很好的效果。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原院長陳珞珈看來,歸納總結中醫藥參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和成績,應該就輕、中、重三類新冠肺炎患者,分為中醫藥、西醫藥品、中西醫結合三個治療組,進行雙盲循證、多中心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探索最優診療方案,這是非常有意義且極其重要的。同時應重視國民的健康,建議政府加大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的投入。
九三學社吉林省副主委、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冷向陽也認為,國家應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特別是要加強對中醫藥的應急體系建設投入。因為,中醫藥應急體系的建設,是中醫藥能否再參加重大疫情防控,能否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關鍵環節。
中日友好醫療保健部主任張洪春進一步表示,中醫藥除了在慢病比如說慢阻肺、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控上有一定的優勢,在急癥、特別是突發的應急公共衛生實踐中也有很好的用武之地。中醫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醫和西醫應當相互尊重。
中醫藥面臨新挑戰
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國中醫藥生產企業有1587家,占整個制藥企業總數的21%;全國中藥營業收入4490萬億元,占全國藥品銷售總額的18%。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共有58424個中藥批準文號,占了中國全部藥品批準文號的1/3強。
與會專家表示,《中醫藥法》頒布之后,中醫藥迎來了大好發展時機。但與此同時,中醫藥的傳統優勢和特色也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特別是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因為國家的帶量采購等政策,以及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正在逐漸消減。”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表示,中藥材價格不斷上漲、許多中藥由野生改為種植導致的質量良莠不齊,年輕人追求快節奏不愿用湯藥,甚至不信中醫,中醫大師越來越少,青年醫生成長緩慢等因素,正在制約中醫藥的高質量發展。
談及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表示,“目前來講,中藥在中國整個醫藥產業中與中醫的地位是完全不匹配的。這其中的影響因素眾多:首先是藥材質量保障難,一些道地藥材優良種質正在消失或解體,部分品種甚至瀕臨滅絕;二是歷史欠賬償還難,已經批準的中藥,絕大部分沒有經過符合現代科學標準和規范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還有臨床效果評價難,中藥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不足的問題,已成為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瓶頸。”
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既要加強醫研企用的融合,也要形成產業化。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新疆銀朵蘭維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俊認為:“沒有產學研相結合,中藥不可能創新發展;目前國內的中藥企業普遍規模較小且產業鏈不完整,如果沒有形成產業鏈,藥企的藥品質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藥材質量,這就可能讓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直接打折扣。并且,因為產業鏈不完整,優化產業結構就會受到諸多限制,很難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更好地服務百姓健康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中醫和西醫的占比是9:1,現在倒過來了,是1:9。據北京市中醫腫瘤防治辦公室的統計大數據顯示,目前,中草藥參與治療腫瘤的占比不到4成,中成藥加在一起不到12%。如何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在建設健康中國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醫藥工作委員會委員楊宇飛認為,首先要建立中國特色醫療衛生保障體系,真正實現中西醫并重,讓中醫切實發揮半邊天作用。“我們去基層縣級醫院調研發現,很多醫院的中醫科被虹吸掉了,在鄉村,中醫的服務能力更不能滿足群眾的健康需要。這需要從國家層面不斷加大對中醫的扶持和保護,中醫自身的隊伍也要不斷壯大,要展開胸懷來容納現代醫學,才能更好地發展并且走出去。”
記者: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