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一張女裝尺碼建議表,大潤發被"罵"上熱搜。盡管大潤發后來為其“稀巴爛”的表述公開道歉,但依然未能平“民憤”,不少網友留言,希望有關部門對其進行處罰。
律師指出,大潤發的做法可能損害了部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事這種損害消費者人格尊嚴的行為,除罰款外,情節嚴重者,還可能面臨被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類似事件頻頻發生。3年前,絕味鴨脖還因“雙十一”預熱海報“開黃腔”被工商部門罰款60萬元。
大潤發被“罵”上熱搜
11月11日晚,有網友貼出一張來自大潤發的女裝尺碼建議表照片,尺碼規格一欄中,S對應瘦,M對應美,L對應“爛”,XL對應“稀爛”,XXL對應“稀巴爛”。同時,該女裝尺碼建議表還標注“僅限18-35歲女生,根據身材請先咨詢客服”。
大潤發女裝尺碼建議表。來源:微博截圖
上述照片曝光后,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稱“這種糟糕的措辭除了販賣身材和年齡焦慮,究竟還有什么意義”;有人認為大潤發這一行為是在“赤裸裸地侮辱女性”;也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不會吧,哪個超市也不敢這樣得罪客人啊,先別噴,很懷疑真假”。
不過,大潤發很快自己出來“認領”了。11月12日中午,大潤發官方微博發布致歉信稱,近期大潤發個別門店在宣傳物料上措辭不當,為公眾帶來不適,“對于此事大潤發深表歉意”。
大潤發稱,事發后第一時間徹查所有大潤發門店,經排查確認,有一家門店存在此類情況,總部已迅速要求該門店撤下了有問題的宣傳物料。大潤發今后將會加強內部管理,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大潤發微博發布聲明回應。來源:大潤發官方微博
不過,對于大潤發的回應,部分網友并不買賬:
@波波醬啊:只是撤物料不行吧,得按照規定罰款!
@舟行處-在吃魚肉:希望查一下始作俑者,是不擇手段博眼球,還是資本的操作呢?
@包包大人有點忙02:整個掛上去的過程中,就沒有人覺得不妥?
@絔家小柒:也別道歉了,建議把這個貼牌子的人拽出來,讓我們欣賞欣賞。
@啃著西瓜的羊咩咩:什么人能寫出這種東西?還能過審?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11月12日,話題#大潤發就女裝尺碼建議表致歉#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截至11月13日上午,閱讀量超過2.7億。
據Wind數據,大潤發隸屬于高鑫零售,后者是港股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實現營業總收入535.62億元,同比增長4.97%;實現凈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16.76%。截至11月12日收盤,高鑫零售報8.24港元/股,下跌0.72%。
“稀巴爛”的表述已涉嫌違法?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在大潤發發布道歉聲明后,有部分網友稱,大潤發的行為已經涉嫌貶損女性、侮辱女性,希望有關部門對其進行處罰。
那么,大潤發“稀巴爛”的表述究竟有沒有違規、違法呢?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大潤發的這種做法可能損害了部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趙占領稱。
趙占領介紹,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事這種損害消費者人格尊嚴的行為,除了承擔民事責任之外,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至于大潤發是否涉嫌侵犯女性的名譽權,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李旻指出,名譽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看其實施的侵權行為導致特定對象造成社會評價降低的損害結果。
“從這一標準來看,上述尺碼表似乎并未達到貶損他人的名譽和尊嚴,降低社會對特定人的評價的目的。”李旻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
還記得3年前被罰60萬的絕味鴨脖嗎?
事實上,近些年,有不少企業在營銷上公然挑戰女性的底線。
2017年“雙十一”,絕味鴨脖在其天貓旗艦店上推出的一張預熱海報引發熱議。海報上的一名女子著短褲,躺在床上帶鐐銬,并配文字“鮮嫩多汁,想要嗎”。當時,不少網友認為絕味鴨脖此舉為帶有誘導性的宣傳方式,畫面和措辭屬于低俗的“開黃腔”,并在消費女性。
隨后,湖南省長沙市工商局隨即介入調查。2017年12月22日,工商部門對長沙絕味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處罰款60萬元。
同日,絕味食品在其官網刊登《致歉信》稱,對“雙十一”銷售廣告文案內容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接受工商部門對此事作出的處罰決定。同時免去長沙絕味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負責人職務,對營銷公司電商團隊予以通報批評、扣發當季獎金處分。
資料圖 中新經緯 閆淑鑫 攝
無獨有偶。2019年3月7日,在婦女節前夕,桔子水晶酒店以《這屆婦女不行,太浪了》為標題發送了一條推文,封面是一張女性躺在浴缸里的圖片,而文章本身則是一篇營銷軟文。如此充滿暗示的用詞,受到了不少網友指責。
3月8日,桔子水晶酒店在官方微博發布道歉聲明,稱對于其微信公眾號推文標題引起的網友不適一事,接受媒體和網友們的批評,并且誠摯道歉,尤其向廣大女性進行道歉,讓她們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感受到了不快。
桔子水晶酒店稱,3月7日微信推送的正文內容本意是為了褒獎女性獨立,鼓勵女性勇敢追求自我,不要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但推文的標題確實有欠妥當,將以此為戒,全面反思。
都已經2020年了,類似的事情還頻頻發生。今年10月10日晚,避孕套品牌杰士邦在其網上官方旗艦店中,發布調侃女性生殖器的低俗營銷宣傳。遭到網友怒罵后,當晚刪除了相關內容。
10月11日下午,杰士邦官方微博發布致歉聲明,就內容審核不嚴帶給公眾的不適深表歉意,并嚴肅教育和處罰了相關工作人員,對此事深刻反省。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以及對官方內容發布的管理,讓品牌的所有員工與消費者建立良性且積極正向的連接。
僅過了一個月,大潤發又被“罵”上了熱搜。
“近幾年,不少企業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這正發映了企業的公關邏輯和其市場發展速度是難以匹配的。”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如是說。
江瀚表示,理論上來說,企業對外的所有口徑表述都應由公關團隊統一把關,但是大潤發等企業顯然沒有做到,純粹是憑一些個人的主觀臆斷來做,很難保證不會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3日上午,中新經緯記者致電大潤發總部,希望了解上述事件的后續處理情況,相關工作人員稱,總部電話需要“實名制轉接”。不過,當被問及能否轉至企業公關處時,該工作人員稱“沒有負責公關的這一塊兒”。
知名評論人石述思指出,大潤發等企業的類似行為,可以說稱為是“抖機靈打臉式營銷”,目的是博眼球,結果卻“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僅得罪了消費者,還損傷了自己的品牌。
石述思認為,出現這樣的宣傳語,在某種程度上,與當前流行的亞文化有關,“比如像吐槽大會,一切皆可調侃。錯把無聊當風趣,錯把低俗當幽默。文藝表演還可以包容,但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做生意,我覺得是非常可怕的,為了取樂、搞笑,以至于去傷害別人、不尊重別人的人格,甚至觸犯法律。”
石述思稱,大潤發的事件警醒我們,在全民娛樂的背景下,企業在經營上要有邊界意識,“除不能觸犯法律外,也要有良知、符合常識。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與其一味博眼球,還不如把心思用到為顧客創造價值上,用產品、用服務說話。”